华沙气候大会风波不断 各方分歧较大前景不明(3)

摘要:与会各方就全球气候新协议的讨论较为深入,但对“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这四大支柱内容尚无相关草案“浮出水面”。尽管各方态度积极,但前景依旧不明朗。

谈判难获突破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是全球气候谈判大进程中的“小年”,本次大会是“过渡性”大会,因此各方并不期待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会召开前夕,菲律宾中部遭到超强台风袭击,造成大规模伤亡。在大会开幕当天,菲律宾代表团一名代表在发言时痛哭流涕,并提出在会议期间自愿绝食。

超强台风的危害警示各方应看清防范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极端天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各国再不采取进一步行动,全球变暖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破坏的风险将持续增加。因此,各方可能在有关损失损害机制议题上取得进展。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气候资金落实的谈判将极为艰难。根据之前决议,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启动资金,并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目前许多资金尚未真正到位。

发展中国家不断强调,发达国家能否兑现承诺是衡量本次大会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准,发达国家的资金落实也有利于全球气候新协议的谈判进展。

分析人士认为,发达国家的不作为是整个气候谈判进程中的绊脚石,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经济不景气,欧美发达国家对环境气候的关注度下滑。(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