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气候大会风波不断 各方分歧较大前景不明

摘要:与会各方就全球气候新协议的讨论较为深入,但对“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这四大支柱内容尚无相关草案“浮出水面”。尽管各方态度积极,但前景依旧不明朗。

在波兰华沙举行的联合国年度气候变化大会行程过半,高级别部长谈判将于下周展开。过去几天,与会代表就主要议题交换意见,由于东道主的“煤炭门”以及日本减排“倒退”等不和谐音,大会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为期两周的气候大会属于一次承上启下的会议,各方对下一阶段议程取得进展的期待普遍不高。搭建全球气候新协议框架的前景难料,落实发达国家气候资金的深入谈判将极为艰难,唯有受到菲律宾台风警示,各方可能在有关损失损害机制的议题上有所突破。

谈判进展不大

在本次大会第一阶段中,与会各方就全球气候新协议、发达国家气候资金落实和损失损害机制建立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在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每年气候大会第一个周五都比较尴尬,因为谈判有些进展,但无具体成效,一切都在进行中。

据菲格雷斯透露,与会各方就全球气候新协议的讨论较为深入,但对“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这四大支柱内容尚无相关草案“浮出水面”。尽管各方态度积极,但前景依旧不明朗。

此前,与会发展中国家一直强调,将于2015年签署的全球气候新协议应当把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积累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确保发达国家继续承担其历史排放的责任,坚持“公平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菲格雷斯还说,针对发达国家的气候资金落实问题,目前谈判桌上存在许多不同版本,她希望下周的高级别会议能够落实一些细节。至于损失损害机制,工作组正在草拟一份能够体现各方立场的文件。

1

(11月12日,在波兰首都华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左)和华沙气候大会主席、波兰环境部长科罗莱茨出席开幕式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