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巡视情况和整改意见陆续公布,十八大开局之后首轮中央巡视正式收官。本轮巡视不再“全面突击”,转而聚焦“找老虎、寻苍蝇”,重点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四风”问题,发现了一批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线索。
目前,第二轮巡视反腐已经在各地开展,未来走向备受各方期待。专家认为,当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必须加紧巩固此轮巡视成果,另一方面必须举一反三,进一步完善巡视制度,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合力打击遏制腐败。
“问题清单”登上党报头版头条,震慑效果明显
今年9月19日,《江西日报》头版头条引发广泛关注。这条关于9月18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向江西省反馈巡视情况的消息,全文1380字,说成绩的只有65个字,摆问题的却有243个字,提意见的更是达到了293个字。
消息披露的问题包括“谋取私利”“收送红包礼金”“顶风公款吃请”“带病提拔重用”等,网民直呼“动了真格”。随后,《湖北日报》《重庆日报》《贵州日报》《内蒙古日报》等均报道了中央巡视组反馈的巡视情况,摆问题、提意见,措辞严厉,立场鲜明。
2003年建立巡视制度至今,中央巡视组首次如此及时、全面地公布“问题清单”,凸显公开透明的突出特点。
为加强反腐倡廉工作,2003年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2009年,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对巡视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规定,巡视制度在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党委建立。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从今年5月底开始,10个中央巡视组陆续进驻江西省、中储粮总公司、重庆市、贵州省、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版集团、水利部、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国人民大学等10个地区和单位开展巡视。中央巡视组进驻地区和单位后,通过媒体公布了手机号、邮箱等联系方式,最大限度地听取了干部群众呼声。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的首轮中央巡视,万众瞩目。及时公布信息,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公布的信息中,有9个地区和单位发现了腐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评价:“这次中央巡视工作成效明显,从反馈的问题来看,是与老百姓有共识的。”
9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集中公布了10个中央巡视组的巡视情况和整改意见,这标志着本轮中央巡视正式收官,进入到被巡视地区和单位整改以及中纪委等部门查案、办案阶段。
10月23日,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再次召开,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工作将分别对山西、吉林、安徽、湖南、广东、云南、新华社、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三峡集团开展巡视。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在会上强调,要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不能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