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部分学者对近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中国外交空前活跃现象产生的基本背景、具体表现和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均作了较全面考察,提出许多大体上符合实际情况的观点,从而说明他们对此课题研究较有成效。其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对中国学术界深入研究此课题亦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他们在探讨过程中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中美关系;中国外交;研究综述;美国学者
近年尤其是2008 年以来中国外交空前活跃。2008年12月28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现任国务委员的杨洁篪在钓鱼台国宾馆招待各国驻华使节宴会上说,中国此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亚欧首脑会议,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中国与世界互动空前活跃”。〔1〕2012年4月10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亦说,此年中国外交工作“比以往更加活跃、进取、有为”。〔2〕2013年3月9日杨洁篪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仍然说,今后中国仍“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此传递今后中国外交的“更多自信”。〔3〕
近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中国外交空前活跃或比以往更加活跃现象引起美国学术界关注。〔4〕美国部分学者亦认为,从2008年开始,中国外交“空前活跃”或“更加活跃”,“日益自信”,更加有为。〔5〕其有关论著不断问世。〔6〕本文就其研究作点梳理。
一、关于近年中国外交空前活跃的基本背景
美国部分学者对近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中国外交空前活跃现象产生的基本背景作了一定探讨。
(一)近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快速发展,中国“日益自信”,外交方面亦更加活跃。丹佛大学美中合作中心教授赵穗生指出:“21世纪初期,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发展,中国外交变得更加活跃。”〔7〕尤其近年中国经济发展惊人。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总之,“中国正大步迈向强大国家”。此使中国“日益自信”。中国领导人相信其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因而“越来越愿意主动地营造外部环境”,“更激烈地保卫其国家利益”。〔8〕
(二)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亦极大提升了其国际地位,有助于近年中国外交“空前活跃”。关于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外交影响,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杰弗里·贝德(Jeffrey Bader)指出:中国举办奥运会目标是向世界其他国家发出“中国已经来了”的信号。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李成亦说:“中国将在奥运会后进入一个新时代”。〔9〕关于中国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其外交影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指出:“2009年中国成功摆脱这场金融危机”。“中国理所当然为此自豪”。此使近年中国外交方面“更加坚定自信”。〔10〕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亚洲专家苏珊·劳伦斯(Susan V.Lawrence)和托马斯·卢姆(Thomas Lum)亦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实力却相对增长,此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地位,成为近年中国外交更加活跃原因之一。〔11〕
(三)2010年以来美国实施“战略东移”战略。此更使近年中国采取毫不妥协的外交策略,坚决捍卫其“核心利益”。波士顿学院政治系教授罗伯特·罗斯指出:2010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战略东移”,使中国对美国开始采取实质性反制措施。美国实施该战略,尤其“直接卷入中国领土纠纷并加强其在中国边境地区存在”,这未考虑“中国在其边境地区合情合理的安全利益”,使中国领导人认定,只有采取实质性反制措施才能确保崛起中国之平安。此推动近年中国对美国进行抵触,“反制美国在华边境不断增强的存在”。他还评论说:奥巴马政府“新亚洲政策”“毫无必要”,“适得其反”;建议美国以后应重调亚洲政策。〔12〕
美国部分学者同时注意到,近年中国外交活跃颇有限度,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目前中国实力还很有限。约瑟夫·奈指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总体实力不会超过美国,尤其目前中国经济上仍远落后于美国。所以,虽然近年中国外交“更加坚定自信”,但“其国际影响仍将有限”,如中国不大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美国同等竞争对手。〔13〕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沈大伟指出:近年中国已是“全球角色”,但还不是“全球大国”,充其量是“不完全大国”。所以,迄今中国对全球事务没有发挥足够影响力。〔14〕赵穗生亦指出:“虽然中国的相对力量正在上升,但中国仍远不能把美国从全球霸主地位清除,还不能损害它与美国关系。”此制约近年中国外交活跃程度。〔15〕
其二,目前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严重挑战。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麦艾文(Evan S.Medeiros)指出:目前中国面临内外挑战尤其是内部挑战巨大。从此角度来看,中国外交近年虽然比以往更加活跃,但还是有限。〔16〕塔夫斯大学弗莱彻学院国际政治教授丹尼尔·德雷兹内(Daniel W.Drezner)则强调中国内部经济挑战对其外交之制约,指出:中国“国内经济仍然严重失衡”,投资太多,就业形势严峻,国内市场尚未扩大,容易受全球经济冲击。从此角度看,中国外交虽然“空前活跃”,但颇有限。〔17〕
二、关于近年中国外交空前活跃的具体表现和主要特点
(一)关于近年中国外交空前活跃的具体表现
1.从外交活动地区来看,近年中国外交不仅在其周边地区活跃,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在拉美、中东和非洲地区亦极其活跃。麦艾文指出:中国经济和外交利益以前限于亚太,但如今开始“遍布全球”。在参与解决国际问题方面,以前中国只在周边地区活跃,如今在其他地区“特别在拉美和中东亦活跃”。〔18〕佐治亚州道尔顿州立学院政治系教授郭保刚和旧金山州立大学政治系教授郭苏建认为,近年中国在全世界所有地区越来越活跃。如在东亚、非洲和拉美,中国与这些地区国家文化和经济方面交流格外活跃。〔19〕沈大伟亦认为,如今中国在世界各地区“十分活跃”。“中国不仅在拉丁美洲和中东这些全新地区有自己的利益和存在,而且与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保持着良好关系。”〔20〕
2.从外交活动场合来看,近年中国外交更频繁出现在联合国机构和重要多边论坛。沈大伟指出:近年中国“最坚定支持联合国”,更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磋商,“积极支持多边主义”,“更加积极地参与多边国际组织”。〔21〕密苏里州立大学政治系教授奚其(Dennis Hickey)和郭保刚认为,近年中国在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里发挥突出作用,在多边论坛包括东盟地区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场合亦十分活跃。〔22〕丹尼尔·德雷兹内亦说,中国将更加频繁活跃在G20、联合国安理会和亚洲区域论坛。〔23〕
3.从外交活动姿态来看,近年中国外交越来越愿意主动营造外部环境,强有力保卫国家利益。〔24〕他们认为,此方面事例较多,典型的如2010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2月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等等,中国对这些事情反应异常强烈。再如2012年9月日本“购岛”后,中国政府动用多种手段保护其主权。〔25〕
此外,近年中国外交空前活跃亦体现在公共外交方面。沈大伟指出:今日“中国的公共外交成就日益显著”。通过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比如孔子学院的建立、直言不讳的大使、政府发言人、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广泛的全球报道、奥运会、世博会,再加上其他公共外交手段,“中国的全球形象得到极大改善”。〔26〕
(二)关于近年中国外交空前活跃的主要特点
特点之一是,近年中国外交追求国家利益的范围在拓展。犹他州立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何凯和副教授冯惠云认为,近年随着中国实力提升,中国外交追求国家利益的范围在两方面有所拓展。其一,横看,近年中国国家利益的范围有所拓展,不只是“经济发展”和“政权维护”。如2011年中国迅速并成功从混乱的利比亚撤走3.5万多名侨民,此为1949年以来中国最大规模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可见近年中国在有力维护海外中国公民正当权益,并将此当成国家利益一部分。其二,纵看,中国已更加强对“核心利益”保护。近年随着实力增强,中国领土政策将更加有力。〔27〕
特点之二是,近年中国外交并未放弃“韬光养晦”政策。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教授傅高义认为,现在还不能判断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偏离邓小平所推崇的‘韬光养晦’这个轨道”,因为现在中国有很多人会支持与各国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28〕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戴维·兰普顿亦认为,中国正变得更强大,但仍坚持“韬光养晦”政策,“到目前为止没有重蹈前苏联的覆辙”,而且“并没有显著地变得更具威胁性”。〔29〕赵穗生同样认为,尽管中国外交活跃,但如果说当今中国领导层已经放弃邓小平低姿态政策,“那可能又太早了”。因为当今中国领导层仍主要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所面临的令人生畏的内外挑战。〔30〕
特点之三是,近年中国外交虽然“强有力”或“毫不妥协”,但主要体现于维护“核心利益”方面。赵穗生指出:中国作出“强有力”姿态,主要是针对“对中国来说很重要的问题”。2008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在维护其“核心利益”方面“更有力”。根据戴秉国解释,中国“核心利益”第一是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第二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是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年中国外交“强有力”或“毫不妥协”,主要是体现在维护中国这些核心利益方面。〔31〕何凯和冯惠云亦认为,近年中国外交“日益自信”或“强有力”,主要体现在维护其“核心利益”亦即中国政治制度和国家安全、捍卫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等具体方面。〔3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