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

唱响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

核心提示: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把弘扬中国精神这一铸魂工程抓紧抓好。本期刊发三篇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我们为什么唱响中国

◎ 玛 雅

一百年后,当后人打开今天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人类社会剧变的壮观场面——苏联东欧在20世纪末的轰然坍塌和中国在21世纪初的震撼崛起。前几年,始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又席卷全球,裹挟着整个世界经济一泻千里……风雨飘摇中,有一个身影趔趄了一下,却依然站立。这就是曾经被西方打倒在地,却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

一百年后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会发现,苏东的坍塌和中国的崛起,是二战结束半个世纪后世界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两大事件。两个事件共同改写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前者宣告了一条道路的失败,令“历史终结论”者欢呼不已;后者证明了另一条道路的成功,打碎了“历史终结论”者的梦幻。两条道路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血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能不能与时俱进,能不能从具体约束条件出发,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通向理想境界之路。

正如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的,自1949年以来的中国发展历史不可割裂。中国之成为今天的中国,既与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有关,也与毛泽东那代领导人建构的国家制度框架有关。毋庸讳言,60多年来,在意识形态的浅层、在国家工作重心和目标上、在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等方面,中国上演过数次“左”右“变脸”。然而,中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底色”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直到今天,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走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上。

在这条路上,6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经历过一次次挫折、震荡和损失。但不论怎样跌宕起伏,都未构成对方向本身的否定,而只是告诉世人:一种理想和理念,要从经典作家的书本走到现实,绝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其间必然经历曲折和反复,需要在不断试错中校正偏差,掌握进度,走向成功。

从1949年到今天,人民共和国走过了60多年时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积贫积弱的穷国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新中国的头30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为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不仅创造了持续30多年接近二位数高速增长的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没有发生战争,没有对外扩张掠夺,内部保持了稳定。这在人类现代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精彩一幕。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是为了以事实和分析告诉人民,6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从而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激发和增强追求中国梦的正能量。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从另外的起点和路径,同样走近了世界文明的制高点。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道路,对应着不同的历史轨迹、文化脉络和现实国情。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各国唯有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有希望、有未来,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