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真抓实改,决不搞虚晃一枪

厦门:真抓实改,决不搞虚晃一枪

厦门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生利用周末为居民体检。  

资料图片

不断拓宽干部联系群众渠道,拉近干部同群众的距离。教育实践活动中,福建厦门市坚持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事入手,不观望不拖延,真抓实改、建章立制,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见实效。

接访、下基层列“详单”

“与群众的距离更近了”

“那条通往仙岳山公园的路没有路灯,而且都是台阶,晚上根本看不清,有次我差点摔跤。”9月15日,家住思明区岳阳社区的70岁老人陆云声应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约访,到市信访局向王蒙徽提出建议:“那条路可是附近4万居民上山活动的必经之路,能不能给安上路灯,把台阶改成缓坡?”

王蒙徽仔细询问有关细节后,当即表态:“老人家您放心,我们会尽快解决问题!”

仅仅过了两个月,缓坡改造就已完成,也装了路灯。“原来以为问题没那么容易解决,没想到,书记主动约我,还那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我觉得自己很受重视!”陆云声感慨。

在厦门,群众信访渠道方式多样,但领导接访是群众更为信赖的方式,“可以当面向市领导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希望更大!”陆云声直言。教育实践活动中,厦门制定出台《市级领导干部“四下基层”的七条规定》,对市级领导干部接访提出了明确的时间、地点要求:市委书记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市长每季度第二个月的15日、市委副书记每季度第三个月的15日在市信访局定点接访,市委常委、副市长每周一轮流到市信访局定点接访,时间均为一天。

“用制度的形式将领导干部接访的具体要求加以固定,在解决群众诉求的同时,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也更近了。”王蒙徽表示。

为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市信访局还将接访与领导主动约访相结合。“以往市领导接访,来的群众多,排着长队,群众的诉求多种多样,一天下来市领导也只能接待部分群众。”市信访局副局长林金铸表示,为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效率,在领导接访同时,信访局将群众诉求进行收集整理,将牵涉面比较广的问题提前报给市主要领导,由市领导主动约访群众。

为拓宽干部同群众联系的渠道,除了对市级领导干部接访进行规定外,“七条规定”还列出了领导干部下基层的“详单”:市级党政领导干部每季度必须安排1次到基层现场办公;每人联系1个村(居),每年到联系点次数不少于2次,蹲点时间不少于2天……

今年以来,厦门35位市级领导已分别挂钩联系6个区、37个镇(街)、37个村(社区)和65家重点企业,在市信访局定点接访23次,到基层现场办公89次,指导联系点工作34次。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