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处在丝绸之路中国最前沿、最核心的地带;新疆是伟大祖国的“一块宝地”,幅员辽阔、资源丰裕、物产丰富,山川壮美;新疆各族人民渊源共生、融合共荣,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春潮拍岸、激情飞扬,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新疆大地发生了令人振奋的历史性变化。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时阐释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拓展西部大开发空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为新疆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建设一个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是抢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高地的必然要求,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战略工程。各级领导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夯实根基、履行使命、改进作风”上坚持做到“四个相统一”,谱写科学发展、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新篇章。
准确把握新疆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讲:“做好新疆工作不仅是新疆的事,更是全党和全国的事。”“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希望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决策部署,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抓好科学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高举团结稳定旗帜,谱写科学发展、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新篇章。相信新疆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重大政治意义。”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9月出席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式,发表题为《再创丝绸之路新辉煌》主旨演讲:“新疆成为中国与亚欧各国特别是周边邻国开展互利合作的桥头堡。新疆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振兴,不仅惠及新疆各族人民,也将给亚欧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
由此看来,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巩固,作为开放前沿的优势将更加鲜明,将更好地发挥其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枢纽作用。只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新疆没有理由不在这条“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中当好“排头兵”。
在深化改革上,坚持做到优化环境与创新驱动相统一
《淮南子》说:“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这印证了哲学范畴的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毋庸讳言,环境优势将催生发展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可以形成“洼地效应”和“集聚效应”,吸引资金、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纷至沓来。因此,各级领导应增强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着力提升促进当地发展的人文环境、政务环境、执法环境、服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今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APEC(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时说:“增长的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向世界重申,“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对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集结号,新一轮改革的主旨之一就是要建立公平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我们将在中国道路的“历史新起点”上奋勇前行。
新疆若要更好地发挥向西开放桥头堡的作用,需要各级领导具有解放思想、一往直前的勇气,拥有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担当来勇于深化改革。“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把优化环境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推动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此外,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领导干部抓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应始终做到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做到优化环境与创新驱动“两者相统一”,使新疆这片热土成为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晴雨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跨越发展的大引擎。
在促进发展上,坚持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什么是真正的发展?答案就是科学的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单纯的GDP增长、不计代价的发展,而是讲求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科学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此前,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最近,中央已经发出最强音: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用干部问题。搞GDP崇拜,盲目追求GDP增长,一味以生产总值论英雄,就会使一些领导养成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竭泽而渔、浮夸成风、捏造“政绩”、重生产而轻环保、重政绩而轻民生的陋习。因此,必须坚决破除“唯GDP论英雄”的错误观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