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的逻辑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的逻辑理论

原标题: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的逻辑理路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是文化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既是历史的逻辑延伸,也是现实的逻辑必然。时代性是其鲜明标志,创新性是其理论品格,实践性是其根本要求。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放眼世界潮流,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文化发展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它坚持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以文化综合和创新为基本内容,以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人类文明进步为最终目标,对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发展的地位、作用、方向、目标、动力、思路、格局、战略等进行系统的探索。历史的、现实的逻辑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中国文化建设整体面貌和格局焕然一新,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和转变,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是历史的逻辑延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当时的文化现实和社会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都作出了科学阐述。

1.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共性的阐释

从历史源头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工具,对无产阶级文化和文化的作用、意义进行了精微独到的阐述,具有鲜明的特点,即以人为本的文化、革命进步的文化、科学理性的文化。

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以人为本的。作为人类劳动的结晶,文化是人本身能力的对象化,是人在自然的表征符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是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根本,人民创造了文化,文化服务于人民。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文化观是以人为核心的,是以人为本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与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哲学观点。

二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革命的、进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进步是人的完善的最高体现,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产生到成熟的不断发展的符合历史要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体现出彻底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继承马克思主义革命的进步的文化观,不断提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和文化进步的政策和对策,实现先进文化代表者的历史使命。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革命性为动力,以进步性为追求,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科学的、理性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就必须切实掌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用理论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推动人的自由的实现。科学、理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鲜明特色,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各种文化思潮的显著特征。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