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逻辑发展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理论,注重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性、引领性、灵魂性和指导性作用,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文化观中。
毛泽东的文化观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形成的,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丰富和发展。他科学地论述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文化的内涵以及同经济、政治、社会诸因素的关系,确立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观,提出了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邓小平文化观是在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重点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作了深入的阐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打开了新视野,开辟了新道路。
江泽民文化观形成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推向21世纪的历史时期,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共产党人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文化与经济、政治三位一体的思想,构筑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达到一个新高度。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的逻辑形成
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过程中,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有没有强大的文化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文化因素在各种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竞争过程中的作用正在日益突出和不断增强,发展文化生产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作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因此,胡锦涛《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谁占据了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现实,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党的三代领导人文化发展观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邓小平两个文明建设文化观、江泽民先进文化建设文化观思想的继承,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命题。首次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首次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命题;首次提出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战略任务;首次提出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的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