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储朝晖: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持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4)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策略

走向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怎么走?我们先要弄明白大学管理的依据是什么?长期以来,我们依靠政府红头文件去管理大学,是“政府文件、行政指令、领导要求、教学计划、师生活动”这样一个逻辑秩序。我们长期忽视的是什么?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应该把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依据,社会需求是第二依据,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参考政府文件,这样才能够把学校办好。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有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修改《高等教育法》,我们的法律政策味太浓,法律味太淡,执法不严。要明确相关的法律条文,加强执法力度,用法律保护制度。

其次,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管办评分离,恢复高校办学自主权。明晰高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由大学来办大学,教育家办大学,而不是政府办大学。让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管理,比如说你养鸭子,看到鸭子营养不良,因为总是喂它一种食物,那如果换一种食物,营养就良了?还是不一定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鸭子自由地去找吃的。学校管理也是这样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再次,改革大学内部管理体制。依据人的成长和知识增值的逻辑,建立大学管理制度,包括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学生自治;内部管理特别要明确党委、行政各自职责范围及其相互关系;降低管理层次和管理重心,目前,虽然各校基本上是校、院两级,但其管理重心是在校级而不在院级,应有所降低,尽量吸收专家的力量和发挥院一级作用。

大学的管理改革,不能指望教育部拿一个方案解决所有问题,一个方案也不能指望获得百分之百的认可,这是很天真的。一方面要通过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来促进依法治校;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实施依法治校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依法治校就是要每个学校从内部来抓,要保证师生的合法权益,实现学校办学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建立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政府监督、社会参与、依法办学的现代大学制度,处理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在大学内部,则要处理好各方面的权力关系,基本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有教学的自主权,而且要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

对学校来说,近期可以做的工作就是制定章程,练好内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努力把学校建成知识分子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心灵家园。

学校要制定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章程,现在很多大学的章程由少数专家闭门造车,是行政指令的翻版,最终成为挂在墙上的摆设。好的章程要经过学生、老师的讨论,得到大家共同认可,要充分体现各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当几方面权力、利益有冲突的时候,章程里还要给出解决办法,把它明确界定。学校要逐步完善学校内部的学生自治,如果这个学校的学生不能自治,他就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那么他在社会上就是危险品。

学校还要致力于打破计划体制,实行学校的平等竞争,改变目前“招生分批次,校长论级别,资源分配论关系”的状况。招生为什么分批次?大家都是办大学,学生志愿上哪的大学就上哪的大学。我有一个理论说了很多年了,高校招生是什么呀,就是“谈恋爱”,学生对学校有更多的了解,学校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相互选择。我们工作是双向选择,为什么招生不能双向选择?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平等地去竞争,谁的学校办得好,资源就流向谁的学校。

总的来说,就是走向符合大学逻辑的管理,让大学学人成为大学真正的主人,成为以人类文化为基础的独立思想者,成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材料的原创者。如果走不上这条路,那么投资再多,其他方面做得再多,都无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不是追求无政府的那种状态,而是要寻求更有效率,更符合大学的特征,更为严谨的管理。相对来说,管理一个工厂要容易的多,管理一个行政单位要比管理工厂复杂,但是相对于管理大学就太简单了,我们长期以来用一个管理简单组织的方式来管理大学这种复杂的组织。所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建立一个符合大学特征的管理,主要依据学术逻辑,而不是依据行政逻辑或商业逻辑来管理。学术的真实权力应该掌握在实实在在做研究,并且在某一个领域走在前沿的人手中,使学术的规范成为天下公器,不可私用,也不可为一部分人所用。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