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间待遇悬殊成最大障碍
人口输入地多为发达地区,医保待遇水平高,担心外来人口在当地报销会引发资金风险
为什么不同地方的报销水平差别那么大?什么时候才能像当地人一样报那么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姚岚解释,我国医保实行属地管理,同时按人群、城乡、分区域建立制度,城镇职工医保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方法,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行地方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的筹资方法。医保、新农合水平与当地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央、各省市财政对参保、参合人进行补助,一般来说,财力较发达地区补得多一些,中西部地区较少。身份不同,地域不同,财力不同,造成各地医疗保障水平差别较大。各地根据保费收入情况,确定各自的报销目录、起付线、封顶线以及分级分类的报销比例。
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以市级为统筹区域,大部分地区的新农合以县为统筹区域,离开统筹地市就医,就涉及异地医保的报销问题。
“如果异地就医费用全部由流入地报销,即使是发达地区也难以承受。所以每个地区、每个险种都要通过周密测算,避免超支风险,保证基金运行良好。”姚岚说。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马进说:“地区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及不平衡,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疾病谱等,造成医保流动困难。以上海为例,上海的筹资水平较高,外地筹资水平较低,相对而言,上海人到外地就医回沪报销就容易,但外地人则相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认为,异地医保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异地结算,再逐步实现参保地、就医地待遇一致。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时间还没法消除三类医保待遇的差别,并统筹区域之间的差距。“在未实现一元化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前,需要探索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间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以适应人口流动和劳动者职业身份的转换。”
■期待全国联网有“时间表”
一些省份已实现省内漫游,在地区差异大的城市间实行结算联网成为最大挑战
今年9月,安徽来安县半塔镇70岁居民蒋守礼,因患冠心病来到离家不远的县级市天长市人民医院看病。由于该院与来安县新农合签订了异地即时结报结算协议,蒋守礼只需交纳个人自付部分14000元,而在这之前,他需要先行全额垫付医疗总费用37843.08元。
据天长市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朱宗智介绍,天长市不仅和相邻的县区开展异地即时结算,也和紧邻的江苏南京市3家医院签订了即时结算的协议,这3家医院受协议监管,按照天长市的报销目录、次均费用等规定进行报销。
来自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新农合90%的县(市、区),以及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在8个省(市)已经实现了省域内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在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方面,目前新农合已联通北京、内蒙古、吉林等9个省级平台和29所大型医疗机构。
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在4个直辖市和海南、西藏采取了省级统筹,实现了统筹区域内参保人员的待遇统一和即时结算。4个直辖市和福建、海南、云南、新疆4省份建立了省级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省内联网即时结算;另有15个省份的信息化平台正在建设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通过区域联网、点对点结算等不同形式,方便群众及时报销医药费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