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建设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和谐:凝聚人民大众的精神力量

和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和谐”的价值观实现了中国传统的时代转化,是对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突破和超越,也是中国对世界价值理念的独特贡献,必将为更多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所认同和接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与时俱进地建设“和谐”价值观,赋予了全新的思想内涵,并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

一是建设平安中国,促进社会和谐。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二是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生态和谐。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三是建设法治中国,保障社会和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主体行为,调节利益冲突,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价值,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人类文明又一鲜艳的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培育和践行“民主、平等、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