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江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而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

从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们党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增强。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刻分析了主客观条件后,鲜明地提出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强调了“市场化”导向的坚决态度,体现出我们党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论智慧。

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资源配置包括三个相关问题:第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第二,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如何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第三,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分配。自亚当·斯密创立现代经济学以来,虽然产生了很多流派,但所有的流派都是围绕着“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来展开研究的。“一个问题”,指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即市场与政府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和地位;“两个方面”,指的是市场经济应达到什么程度、政府应该在经济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核心就是在资源配置中,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具有自我矫正功能,作用于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利益机制和价格机制。理论模型和实践成果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十分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形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凡是市场能做的事情都交给市场,对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

经济活动有所谓“两只手”的说法,一只是“看不见的市场手”,另一只是“看得见的政府手”。如果政府“看得见的手”变成了“闲不住的手”,干任何事都要经过报批,进行一项投资、开一个厂、办一个公司都必须经过很多行政部门审批,这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容易挫伤人们创业的积极性。要缩回不该伸的“手”,就必须使市场在整个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变行政审批的“终极”决定作用。因此,《决定》提出,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并要求采用当前世界上流行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有了这条主线,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的诸如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财税体制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就有了明确的路径,都应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和推进。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其他领域的改革有着牵引和带动作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证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