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周边外交改革的“统筹”含义

解读周边外交改革的“统筹”含义

中共中央就外交工作中的一个专题召开专门的中央工作座谈会,在新中国外交史上还是第一次。过去外交工作的中央会议主要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2006年)和“驻外使节会议”(最近一次召开是2009年第十一次会议)的形式召开。这不仅体现了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在整个外交全局中的现实重要性和突出地位,也释放出外交工作改革创新的强烈信号。

最为突出的,就是提出要“更加奋发有为”、“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这是对“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战略方针提出的与时俱进要求。其次,会议还提出要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推进外交工作改革创新,加强策划设计和统筹兼顾,释放出改革外交体制机制、务实提升外交能力和绩效,形成大外交格局的信号。其中最为重要和紧要的就是要加强外交工作的统筹协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种资源

新形势下做好外交工作已不能再仅仅依靠涉外部门,做好国内工作要考虑外交大局,做好外交工作也要考虑国内大局。这次座谈会地方主要领导、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有关金融机构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负责人悉数参加,突出今后外交工作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改革思路。

在周边外交工作中更好地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沿边沿海是周边外交工作的一线,我们注意到会议把沿边省份的负责人安排在第一排就坐,说明在推动周边外交工作的新思路中将更加注重发挥沿边省份的作用和积极性,这也是新一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之一。会议提出要加快沿边地区的开放,深化沿边省区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这具有国内国际双重重要意义。沿边地区多为不发达地区,利用大周边建设加快沿边省区开放型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促进沿边社会稳定、巩固边防和国家安全。扩大和深化沿边省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有利于形成利益交融格局,实现双赢和普惠的发展。

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等战略举措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在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同时,中央要加强统筹规划,把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取得最大化效果,防止重复建设和一哄而上。国内发展需要与对外援助需要的平衡、地方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平衡也需要中央的统筹,地方要在对周边外交工作的全局中谋划项目和实施,克服地方主义。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