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完善新闻发布制度 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11月底,我国海军首位新闻发言人诞生。自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危机爆发以来,政府开始全面推广新闻发言人制度,修改保密法,制定信息公开条例。十年来,新闻发布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与媒体和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意见交流。      

提升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这一领域出版的专著和论文逐年增多,400多所高校开设了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对公务员、企业管理者和各机构新闻发言人进行的新闻发布和媒体沟通等方面的培训也日趋专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表示,“近三年来,仅中央各部委和省级政府部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都保持在每年1500场以上,我国学术界在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的教学和研究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新闻发布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表示,这一制度推动了政府决策信息的公开,提高了公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为营造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氛围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政府—媒体—公众三方互动的良性关系。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大体上分三种类别:一是主管领导,二是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三是宣传部门负责人。史安斌表示,这三类人员大都是政府部门出身,鲜有实际媒体工作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专业话语传播体系和策略来进行沟通,与新闻发言人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播学研究室主任姜飞建议,从长远看,“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新闻发布观念和新闻发言人角色理解需要进行重新审视”。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田秋生表示,近年来,部分新闻发言人“雷语”频出不仅引发了群众议论,而且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例如,当前一些新闻发言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宣传本位,以“统一宣传口径”或者舆论控制为目的,时常回避矛盾与问题实质,这种现象值得重视。

张晋升认为,目前新闻发布机构宣传意识与新闻规律结合不够。“一些新闻报道因未能及时向公众通报真实情况,一味地封堵信息,导致失去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各级部门和单位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新媒体生态环境下的舆论生成机制认识不足,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亟须提高。      

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引导

专家表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性和时效性愈发凸现,新闻发布机制的健全发展必将有利于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在我国政治和社会领域建立一个信息透明、交流畅通的公共话语场。

“政府新闻发布机制要突破目前单一的信息传输职能,变被动应对媒体和公众为主动影响和引导舆论,建立并且维护政府部门良好的媒体形象。”史安斌对记者说,建立新闻发布机制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还应当通过这一机制加强公共传播效果,从而影响公众的选择、判断和评估,为政府部门履行职能和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张晋升认为,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首先,要提高对政府新闻发言的认识;其次,要明确新闻发言人的定位,充分展示政府形象,而不是为某些领导和个人“挡风遮雨”;再者,要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实话实说,讲求发言的时机和技巧;最后,新闻发言人要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田秋生表示,只有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尤其是大力提高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的舆情应对能力,方能赢得公众信任,实现有效沟通;以公众信任为基础,进行有效议程设置,切实赢得舆论主导权,守住思想宣传阵地。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