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取消省级“三好学生”评比值得期待(3)

【案例】取消省级“三好学生”评比值得期待(3)

当然,单纯取消“三好”而不进行整体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还是有限的。近年来,已有个别中小学取消了“三好”评选,代之以“阳光少年”之类的评选,但大家发现,评选换汤不换药,最后又回到“三好”评选操作模式,原因在于中高考的评价选拔体系未变,所有学生还是根据考试分数排序进行录取。说到底,“三好”评选只是教育的一枝一叶,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剪去一枝一叶,问题依旧。

浙江取消省级 “三好学生”评选,背景是三中全会公报决定,这一决定不仅要求教育管评办分离,还要求高考制度改革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如果能落实改革,中小学将获得自主办学的空间,学生也将从应试教育等级化管理中解放出来,由过去的单一发展转变为个性发展。

【启示与思考】

尽管“三好生”有榜样激励作用,而能评上“三好生”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这不仅让评上的孩子容易产生优越感,而且会给其他同学带来心理负担。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三好学生”赋予了加分、保送、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录等待遇,“三好生”竟成为决定学业前途的重要依据。而评选标准科学性不强,评选机制粗放,监督机制滞后,导致本应广泛征求师生、家长意见并接受社会监督的“三好生”评选,异变为权力监督的盲区。在某些地方,“三好生”几乎成了官员、富商、教职工这些特殊群体子女的专利。本该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三好生”评选政策,俨然演变为权力寻租、制度走私的道具。

评选“三好生”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而重视学业成绩的传统评价模式,容易让涉世未深的孩子产生“学习成绩最重要”的错误认知,影响其全面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说,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腐败”思想异化的“三好生”评选现状,必将潜移默化地误导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变了味的“三好生”评选,停掉何妨?

国家好多年前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提倡综合素质评价,禁止给学生排名排序,正在逐步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中小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发育、成长都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强。

停止“三好学生”评选,给学生评价注入科学内涵,采用多元化标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肯定每位学生的进步,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避免学生评价出现偏倚,应该是学生评价努力的方向。不仅浙江省要做取消三好生评选的鲇鱼,教育部与其他地方教育部门对此也应予以重视,在吸收广大师生、家长、教育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三好生评选标准进行全面清理、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