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克松村诞生了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5年前,这里又迎来了一位大学生“村官”。谁能想到,一个建筑专业毕业生最后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植员,还担任着这片红色土地的补习员、讲解员、话剧团副团长。他就是被人们称为“三员一长”的“80后村官”、克松居委会党支部第一书记张小波。
从学生到老师,转型补习员
“听说村里来了个大学生,也不知道能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回想起2008年张小波刚到村里的情景,村民卓嘎的印象就是一个学生娃,心中半信半疑。
张小波自己也说,刚开始心里很没底儿,自己是村里唯一的汉族同志,又不会藏语,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每天就憋在办公室里。
“村官要和村民是熟人啊。”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边巴次仁的一番话让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张小波茅塞顿开。他开始到村民家里串门,沟通不好,就问村里的老干部,慢慢学会了不少常用藏语,很快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
“张老师,我家罗布的汉语文有点差,你是大学生,能不能帮忙补习补习?”一天,村民央珍找到张小波说。
张小波二话没说,收下了第一个学生。慢慢地,村民们纷纷把孩子送到居委会,听课人数一度达到60人。为了当好这个补习员,张小波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每天下午挤出一个小时对学生进行辅导。
“小波哥教会了我们好多东西。”罗布说,除了课本知识,他还跟着“张老师”学了画图的本领。
边巴次仁说,“张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结识了4名家庭困难学生,每个季度都从工资中拿出500元资助他们,并经常向他们赠送文具。
从“土色”到“绿色”,转型种植员
“我是学建筑的,总觉得这辈子和泥土脱不了干系。”到了克松居委会,张小波一直想着发挥自己的“土色”优势干点事。
张小波注意到,整个克松居委会甚至没有一项富民产业。“在农村干事是一项长期事业,甚至可能是一辈子的任务”,2009年冬天参加的农业部举办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让张小波触动很大,他寻思着好项目让百姓富起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