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来之不易
撇开过去12年的艰苦谈判不谈,仅回顾这5天来一波三折的会议历程,也可见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此次会议召开前,世贸成员在瑞士日内瓦就“巴厘一揽子协定”文本进行先期技术谈判,印度等国要求修改现有世贸组织农业协定,使其能够在免受处罚的情况下,实施粮食安全计划。
虽然经过协商,各方最终同意制定一项“和平条款”,使印度得以如愿。但在“和平条款”的时限上,西方与印度分歧非常严重:美欧仅允许这一“和平条款”维持4年;而印度则认为,直至正式协议达成前,这一过渡性条款应永久有效。
在各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国际舆论数日来哀声一片,“失败”、“阴霾”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在有关此次会议的报道中。或许是迫于国际舆论压力,或许是出于对多哈回合彻底失败的恐惧,或许是阿泽维多斡旋有功,印度和美国终于在最后时刻就农业补贴和粮食安全议题达成共识,为“巴厘一揽子协定”的顺利达成搬走了一块最大的绊脚石。
可就在众人认为会议成功已无悬念之时,没想到又现波折。在其他成员已经接受“巴厘一揽子协定”文本的情况下,古巴、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四国表示反对。
直到当地时间7日上午10时,大会应古巴等国要求,在贸易便利化协定文本下添加了“各方重申1994年关税总协定中第五条款的非歧视原则依旧有效”,这才为“巴厘一揽子协定”扫清最后障碍。
(12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前左)与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印尼贸易部长吉塔·维亚万握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