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既需要放下架子,走进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也需要举止有度,严格自律,以良好的形象感染和引领群众,狠抓工作落实,推进各项建设健康发展。
处理好高层次与低姿态的关系,彰显淡定的涵养。党员干部相比群众而言,经历丰富,受党教育多,想问题办事情应该更周全,但这不能成为傲气、霸气的资本,不能颐指气使,只要群众服从,不讲服务群众,更不能在基层口气大、架子大,为显示自己的威风,让基层三番五次汇报、请示,折腾下级,搞得大家敢怒不敢言。要律己不“忘本”,多想想当初自己也是从群众成长起来的。来到群众之中,姿态要低些,态度要随和,时时处处按规矩办事,而不能随随便便通过做好小事把住小节,赢得群众的尊重。
处理好受恭维与守底线的关系,彰显沉稳的作风。党员干部到基层,基层群众围在身边,难免会听到一些恭维之声,工作生活环境也相对宽松惬意一些。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清醒“我是谁”,不能飘飘然。在言语上做到不说兑现不了的话,不说显摆的话,不说同事的不是。在工作上做到该自己干的事一定要自己干,不能让基层代劳。在生活上不能有享受享受和“客随主便”的随意,要善于在恭维中坚守底线,管好在基层的“八小时以外”,真正做到白天走干想,夜晚读写思,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不给基层添负担,找麻烦。
处理好尽职责与正心态的关系,彰显豁达的胸襟。心态反映境界高下。党员干部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是领导机关对基层群众的施舍,更不是个人对基层的恩惠,而是应尽之责。要始终摆正心态,不能干出一点成绩,受到基层好评,“我是谁”便逐渐模糊;不能为基层办点事就居功自傲,觉得自己能力有多强,本事有多大,以此向基层求回报,而应该有主动站在荣誉和花环后面的胸怀,引导群众感恩党和政府,感念集体的力量,把感谢之情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
处理好用权力与留名声的关系,彰显正派的人格。要做到心系基层,情牵群众,设身处地多想基层的艰难,多想群众的期盼,主动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既做锦上添花的好事,更做雪中送炭的实事,绝不能用手中权力为难基层,该及时办的事,不让基层多打电话、多费口舌、多跑路程。不能一边画线,一边越界,不干涉不插手基层敏感事务,在奖励、用人、经费投向上,一碗水端平,不分亲疏厚薄,坦荡无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