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对于淘宝“骂人服务”要堵,更要疏(3)

【案例】对于淘宝“骂人服务”要堵,更要疏(3)

【启示与思考】

最近,“骂人服务”在网上生意很火。登录淘宝网,输入“骂人”词汇搜索,一下子就搜出了近200个“骂人”网店。“骂人”也跟商品一样,明码标价,按级别从低到高,收费也水涨船高,从0.1元到50元不等。特别是,一些“骂人”网店不仅业绩可观,好评如潮,令人忍俊不禁。然而,“骂人”毕竟与公共道德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即便其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问题商品”。

从纾解压力的角度来看,花钱“买骂”,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缓压方式,治标不治本。人们经常说的压力,往往所指的都是心理压力。因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负担,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而我们又不能逃避,所以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自己排压、减压。而花钱“买骂”,表面上看是在纾解压力,但实质上是在逃避现实和压力。特别是,花钱“买骂”,表明其处世态度也不够积极,一旦有的人“挨骂”上瘾,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在社会认知等方面误入歧途。

从社会文明的层面来讲,无论是“骂人服务”,还是花钱“买骂”,均有损人格尊严,与现代道德精神相悖。更何况,“不许打架骂人”,本身是一种道德规范,公民理应无条件遵守。因此,“骂人服务”或花钱“买骂”,对个人来讲,不利于心理健康和素质培养。对社会来讲,污染了公共环境,有违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

因此,既然“骂人服务”是一种“问题商品”,有关部门就应当及时叫停。事实上,正确的减压方法有很多种,如找身边的亲友沟通、交流和开导,同好友喝茶、出门旅行,通过音乐、书画、运动健身等方式来合理科学减压,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更快乐地生活。而不是采取花钱“买骂”等另类方式,非但对减压毫无帮助,反而沦为“骂人”网店倾销语言垃圾的“垃圾桶”。

骂人成服务终究是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是涉嫌违法的活儿。因为骂人都是以言语侮辱他人为快感,不管是骂店主,或者店主骂买家,或者骂第三方,尺度紧一点的可以是歇斯底里,尺度松一点的很可能就成了侮辱诽谤,这不仅破坏了语言环境,更严重的可能诱发新的纷争,尤其是代骂第三方,很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攻击,甚至是报复。

所以,网上“骂人服务”不仅不能提倡,相反应引起高度重视,不管是从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角度,还是从规范商业竞争秩序的角度,都需予以禁止。特别是淘宝网,作为网络商业运作的平台,应拿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予以快速整治,止于未然,避免泛滥。

不过,“骂人服务”一个巴掌拍不响,对应的服务需求,才是业务存在土壤。骂人的实质是一种发泄,不管是骂假想的他人,还是没事找抽骂自己,都在表达心里的不满,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可见,“骂人服务”折射出的人们心理问题,尤需我们关注。在笔者看来,对于“骂人服务”要堵,更要疏。一方面要正视现实生存环境下年轻人的心理状态,经济、婚姻、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导致心理与心态的变化,需要从观念、制度等层面改善生存环境,给社会减压,消除群体的剥夺感、冷落感和无助感;另一方面给予负面心理合理释放的渠道。即便再完美的人也有负面情绪,对负面情绪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任由其积累、强化,最终爆发,走向对抗。要重视对现实中个体的关爱,特别是从业环境中注重与每个个体的沟通,让他们享有充分的表达权。此外,应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畅通群体心理咨询、抚慰的通道,给予必要的疏导。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