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历史唯物主义为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韩庆祥:历史唯物主义为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访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韩庆祥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韩庆祥在学习会议上就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并发表了意见和建议。近日,韩庆祥就如何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推进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您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部署是基于怎样的社会存在、怎样的历史发展规律?

韩庆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建立在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它使改革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对改革的认识和部署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它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实际,根据现实社会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明确强调,要坚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根据当今我国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经济基础发展的实际,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它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和方法,既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又强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它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方法,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防止市场失灵;它根据当今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的性质和特点,强调今天我国改革处在“攻坚期”、“深水区”,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以“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社会实践的科学方法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请您联系已经展开的改革蓝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谈一谈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韩庆祥:首先,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和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观点,根据我国改革初期的客观实际,我们党得出以下重要论断:在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首要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样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这些论断,使我们党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实践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核心,是对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根本地位和决定作用的正确认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