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四步绘制司法群众路线图(3)

西安:四步绘制司法群众路线图(3)

儿子的行为伤透了王大爷的心,他却仍不忍将他们诉诸法院,期盼着一家人重归于好。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薛弘写了封信,希望法院能出面化解他的家庭纠纷。

收到来信后,薛弘当即批示,由立案庭上门了解情况,协调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

立案庭的法官随即对老人进行走访,并约谈了他的3个儿子。

“在经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父母将你们3个养大成人是多么不容易啊!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以唤起童年记忆为切入点,法官将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听着听着,王大爷的3个儿子红了脸。

多次的登门调解和电话调解终于取得了实效,不到10天时间,三兄弟就父亲的赡养问题达成协议,王大爷也如愿拿回了工资卡。

当法官再次来到王大爷家中时,他的小儿子面露愧色地表示:“法官,您一个外人都为我爸的事操碎了心,再不好好照顾我爸,我就不是人了。”冷漠已久的父子亲情终于被唤回。

这只是灞桥法院大力践行司法为民、主动延伸司法服务的一个剪影。

“群众工作无小事”,这是薛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以来,灞桥法院主动推出院长接访制,除传统的“面对面”接待外,专门设置了院长信箱,开通了院长邮箱。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尽快安排分管院长和相关负责人核实整改,并及时反馈当事人,切实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回音”。

院长接访制的建立健全,将法院工作真正融入了“群众圈”。2013年1至11月,灞桥法院院长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80余次,其中薛弘接待164次254人次,反映各类问题120余件,协调处理近90件。全院涉诉信访案件较去年减少了15件,同比下降了18%。

妙润色:群众监督

法院在“变”

“公开、透明才能公信。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参与度。”

“作为一名村委会主任,我希望法院能多选取一些群众关心的、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案件,深入村组和社区开庭,强化群众的法律意识。”

“作为中学校长,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青少年犯罪。希望法院能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上下功夫。”

2012年12月,灞桥法院会议室内讨论气氛热烈,22名执法监督员和人民陪审员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法院工作、提升司法公信力畅所欲言。

从群众希望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2013年,灞桥法院从审判细节出发,从提升服务入手,着力打造阳光法院和群众满意的法院。

一年以来,群众欣喜地看到,法院在“变”。

司法更便民了。立案大厅内设专人导诉、专人接待,《诉讼须知》、《举证责任告知书》等导诉资料,饮水机、老花镜、钢笔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一张笑脸、一杯热水,暖热了当事人的心。

审务更阳光了。裁判文书100%上网;法院官方微博开通,不定期进行庭审直播;法院内外网及时更新,重要审判事项、诉讼程序、信访投诉渠道一目了然……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将司法全程“晒”在阳光下,为群众了解和监督法院工作提供了新路径。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