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精选:
1、Teliny:向 @张颐武 提问:现在电影虽然有发展之势,但是剧本这方面似乎并没有跟上队伍,反而很多都是“借鉴”了已有的甚至是很卖座的电影桥段,老师对这种现象怎么看呢?
张颐武:当然中国也有相当好的编剧,但我们确实存在剧本还不够好,编剧人才不够多的现象。需要更专业的编剧人才,也需要更专业的剧本统筹等。这些都需要向好莱坞学习,借鉴他们的一些经验。当然也要发挥好原有的特点。
2、举事立人:向 @张颐武 :看电影分五类:一情结化,就喜欢史泰龙,再烂也看;二随大流,人家看我也看;三专业看,看主题,看情节,看结构;四图放松,把看电影当成纾解压力的渠道;五应付看,有要求有规定,不得不看。张教授怎么看“影迷”?
张颐武:说得很生动,概括也很到位。影迷是电影繁荣的基础,我就是个影迷,正是由于有对电影的兴趣才会进入这个研究领域。
3、又还是柚:对 @张颐武 :国内的许多电视剧电影,如蜗居,北京青年,小时代,能有很好的收视率或者票房,但似乎很难走出去,而韩剧和美国的大片确能很好在国内获取观众,国内电影电视应该怎样走出去呢?
张颐武:这是现实情况,现在中国电影电视走向世界的问题也引起各方的关注,但现在看我们的影视直接走向欧美一方面有文化上的很大差异,另一方面有进入高度成熟市场的困难。但我们的影视,尤其是反映中国人当下日常生活或古装剧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东亚已经有成功。
4、温水么么:向 @张颐武:张老师好,昨天看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的Reinhardt教授新开设了一门韩剧研究课,北大会开设类似的研究课吗?或者张老师有开设公开课吗?
张颐武:这类的关于大众文化的课程在许多大学都有,这些年随着所谓文化研究的学科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这样的大众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发展很迅速。我在北大也开过这方面的课。当然希望随着mooc的进展和大家见面,向大家请教。
5、一生有你:向 @张颐武:80-90年代中叶,可谓港片黄金期,自《无间道》以来港片似乎萧条了,许多知名导演也不付当年之勇。这一热一冷原因在哪?
张颐武:香港人口的规模和市场还不足以支撑一个很大规模的电影工业。在五六十年代之后香港电影就有相当的繁荣,那时有一个东南亚的华语电影的市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其实促成了香港电影和内地的深度融合。现在香港电影人在内地发展很多,港片也和内地电影融合。
6、随无涯阁主:向 @张颐武:觉得目前供消费的大众文化产品还是不够丰富。是因为版权保护不力,作者难以获利吗?
张颐武:前些年这种情况严重,网络的崛起和过去对于版权的不注意对于各个文化领域都有冲击,尤其是音乐方面冲击更大。这些年随着打击力度加大和自觉意识增强就有了相当的好转。这个问题还存在。需要更多的版权保护,才能让作者更有积极性。也要和网络的分享精神平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