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国政府启动有效治理模式(2)

辽宁:中国政府启动有效治理模式(2)

——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教授

二是通过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经济。重大经济结构在我国主要体现为投资、消费、出口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当前,我们尤其要引导消费。从世界范围看,结构调整是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此外,政府要对生产力布局进行优化,就是整个产业怎么布局才能适应整体的国家战略。比如根据我国的森林带自然分布来布局林业发展,建设重点生态主体功能区,在这些地方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三是通过缩小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使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政府的介入就是要减少经济周期性波动。实际上在2008年之后,我国的GDP增速在放缓。我国在2012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9000国际元,所以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将会转入中速增长区间,短期是在向上,中长期还是向下的趋势,这是符合规律的。经济除了大周期波动,还有小周期波动,经济的这种周期性波动是由市场规律和供求关系决定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是为了尽可能地熨平和减振,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四是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比如金融危机。中国处在双重转轨时期,面临双重转型形势,即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这种在世界范围内双重转型的独特性,导致我们的各种矛盾各种问题集中爆发。因此,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也有潜在风险。我们的经济增长要想持续,就需要政府适度干预、科学干预。

五是稳定市场预期。市场对经济增长是有预期的,如果投资者、消费者的预期不确保,不敢投资、不敢消费,经济就会继续下行。所以从今年二季度起,中央就提出提升经济增长预期。

行政体制改革应遵循法治逻辑

辽宁日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7次大的行政体制改革,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转变政府职能问题仍困扰着我们。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行政体制改革应该遵循什么思路?

丁元竹:今年以来,国务院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此后国务院具体部署,继4月份首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后,5月份国务院再次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按照本届政府的规划,这1700多项还要再削减1/3以上。 8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从改革的历程来看,政府改革从行政体制改革入手,把转变职能作为政府改革切入点,接下来的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行政体制改革解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包括国企改革、财税体制、资源价格、金融体制、社会体制等问题。比如我国市场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条块分割导致市场碎片化,广泛存在行业、地区保护和行政垄断,失信、欺诈、恶性竞争等等。

其次,通过行政体制改革解决现行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包括职能越位、缺位问题;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争权诿责问题;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重叠、人浮于事问题;权力缺乏制约监督、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个别官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问题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每次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都不一样。今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反对“四风”,都是加快推进政府改革的重拳。目前,要对政府进行改革,将市场方法引入到公共服务中,让社会组织、企业承担本来由政府来做但又做不好的服务,从而减轻政府的负担。

再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在《决定》里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明确、完善事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改进预算管理制度,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完善政府资产负债和收支核算体系;完善税收制度,改革税制、稳定税负。推进政府改革,必须明确政府要行使“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能,建设“小政府、大社会”、“强政府、好社会”。

此外,建设法治政府。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避免政府越界、越位干预市场和社会,让其按照各自的规律运行。要推进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程序,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要实现有责任的善治,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用法治方式来管理公共服务,以最小的投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使政府的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源更好地得到利用。

最后,突出决策规范化。让老百姓、企业都参与到决策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民生的重大决策。要改变决策模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决策模式,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