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县:“干部寄宿”践行群众路线

贵州凤冈县:“干部寄宿”践行群众路线

贵州省凤冈县在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紧密联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干部寄宿”工作制度,全县近400名驻村干部和80%以上的乡镇干部常年驻村,推进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使全县38万农民受益。 

寄宿点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该县规定,以村组为单位设立寄宿点,要求394名驻村干部在村住宿时间每月不少于20天。为不增加基层负担,要求各级机关干部到在寄宿其间期间,自带行李,自办伙食。同时,县委印发了《开展干群结亲、党员连心活动》的通知,要求驻村干部与深入边远山区结“远亲”,与帮扶贫困群众结“穷亲”,与关怀孤寂老人结“老亲”,关爱留守儿童结“娃娃亲”,贴近信访群众结“特殊亲”,使驻村干部成为了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承诺语成为改进工作作风的“心里话”。年初,驻村干部和包村干部在寄宿点召开公开承诺大会,将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方法等内容向群众作公开承诺,县委组织部统一制作了394份干部驻村承诺本,并将公开承诺内容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2013年以来,该县对8名未完成承诺事项,受到群众反映的驻村干部进行了处罚。全县包村驻村干部共调解民事、经济等各种纠纷3000多起,妥善处理突发事件10余起,实现了“三不出一不上交”,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民情薄成为展现工作实绩的“功劳簿”。该县为便于掌握驻村干部在寄宿期间的表现,统一制作了1000余册《民情日记本》,要求各驻村包村干部人手一本,遇民情就记,记民情就干。驻村干部除了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工作外,尽量挤时间跑田头、入农户,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办的马上处理,一时不能办的,逐步加以解决。该县组织部驻村干部钱钊在驻村期间,记录了8000余字的民情日记,成为了驻村干部的典范。

一线干成为锤炼干部成长的“阳光道”。该县按照“凭实绩用干部、在一线选干部、为发展配干部”要求作为选人用人导向,对驻村干部在寄宿期间表现优秀,群众公认高,推动发展快的干部,将优先提拔任用。同时,县委组织部与县人社局联合协调,将大学生村官、各类志愿者、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等分配到寄宿点,参与常态化驻村包村。2013年,该县有7名在寄宿点的驻村干部被提拔使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