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头琴传统音乐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头琴传统音乐

马头琴蒙语称作“莫林库”,是一种饰以马头的二弦琴。七个多世纪以来,这种乐器在蒙古游牧民族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文字记载,琴柄上装饰着马头的弦乐器在13—14世纪的蒙古帝国时期就已经出现。马头琴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器乐功能,它是庆典仪式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马头琴传统音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并入选《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马头琴蒙语称作“莫林库”,是一种饰以马头的二弦琴

马头琴蒙语称作“莫林库”,是一种饰以马头的二弦琴

马头琴为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器乐合奏和为说唱、民歌、舞蹈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由于流传地区不同,马头琴的名称、造型(有正梯形、倒梯形,、还有六方形或八方形的)、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异。马头琴的奇特设计与蒙古民族对马的崇拜紧密相连。马头琴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弓子等部分组成,全长100厘米左右,不设千斤,琴箱框板用硬质木板制作,琴箱中空,琴箱两面通常覆盖着兽皮,琴箱上下两板开有装入琴杆的孔眼。左右侧板上开有出音孔,琴箱蒙皮,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板的。还有少数的马头琴,两面都蒙薄板,并且做成拱形。琴杆用色木、梨木或红木等制作,在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又称把子)。弦轴采用琴杆木料,上面刻有瓣纹,便于拧转。马头的雕饰,有的在琴杆顶端直接雕出,有的则是雕后粘上去的。弓子用藤条作杆,马尾做弓毛。两条琴弦分别用几十根长马尾合成,两端用丝弦结住,系于琴上。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甘美、浑厚,特别动听,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从山口到马子为琴弦的有效使用范围,琴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马尾合成,拉奏方法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弓子的马尾是在两弦外面擦弦,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宏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马头琴设计看似简单,发出的声音却非常丰富,有着惊人的表现力,由琴弓滑动与两根琴弦摩擦拉出马头琴特有的音响。通常的演奏技法是右手"推拉"琴弓,左手变换各种复杂指法,如揉弦、弹、拨、滑音等,滑音是借鉴中国民乐技巧而来。马头琴的演奏一般都是独奏,但也能给舞蹈、长调、神话故事、庆典或与马有关的日常活动伴奏。马头琴的曲目至今仍旧保留着一些古老的驯兽曲调,古人认为音乐具有神力。由于主调和泛音同时出现,马头琴音乐一直很难用正式的记谱法记谱。马头琴传统音乐和演奏技法由师傅向徒弟口传心授世代相传。

马头琴的外表装饰非常有特色,在原来的马头琴共鸣箱上,多用油漆彩绘民族形式的图案,古色古香,雅致大方

马头琴的外表装饰非常有特色,在原来的马头琴共鸣箱上,多用油漆彩绘民族形式的图案,古色古香,雅致大方

马头琴的外表装饰非常有特色,在原来的马头琴共鸣箱上,多用油漆彩绘民族形式的图案,古色古香,雅致大方;中、大马头琴则在琴箱面板的边缘,用黑白相间的细木条镶嵌出各种图案或线条,加之音孔的对称开列,很富有蒙古族风采。马头琴多是为演奏者自制自用,演奏马头琴一般采用坐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虎口稍张开,拇指微扶琴杆。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顶弦、无名指按弦、小指指尖顶弦,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许多装饰音都是由它奏出的;在高把位上,由于音位距离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右手持弓时,以虎口夹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运弓中,弓毛和琴弦要保持直角状态。弓法有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连跳弓、顿弓、击弓、碎弓和抖弓等。指法有颤指、滑音、双音、拨弦、揉弦和泛音等技巧。 

蒙古人民热爱马头琴,对马头琴有特殊的感情。马头琴的琴声优美动听,有人形容"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一首欢乐悠扬的马头琴曲奏响时,常常引得人们歌声阵阵,笑声朗朗,那辽阔似锦的大草原,那彩云般的牛马羊群,即刻浮现在人们眼前,而一首忧伤的曲调,又可以使人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曾于1275年5月到达中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马头琴设计看似简单,发出的声音却非常丰富,有着惊人的表现力

马头琴设计看似简单,发出的声音却非常丰富,有着惊人的表现力

马头琴在蒙古族还被称为潮尔、莫林胡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流行于蒙古和中国各地的蒙古族中。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又与蒙古族内部和外部的聚散离合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可以说,马头琴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远处一路走来,其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责任编辑:高潮,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