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方向,回应了世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前景的期待,再一次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好后代。”今天,在改革开放又一历史新起点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更要努力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筑起坚固的意识形态长城,为国家人才培养把好思想关。
推进理论工作队伍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互联网和无线通讯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得到迅速普及,并在短时间内带来了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模式的巨大变革。一时间,大量的新旧学说、东西方思潮和价值符号,在尚未得到理性甄别的情况下,不由分说地通过光纤和无线信号涌入了大学校园和青年的日常生活中。在这种新形势下,摆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不仅是极其复杂的校园文化和价值格局,更是极为艰难繁重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为了跟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步伐,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在新形势下出现绠短汲深、被动不力的局面,必须稳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教育关键在教师。各高校要造就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理论信心和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奋斗在高校科研、教学第一线的大好局面,努力使每位高校理论工作者都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战线上的战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师资培养,把好师资配备这一关;完善科研和教学评价体系,严格整顿高校理论教学工作中拈轻怕重、随波逐流、不负责任的现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青年理论工作者积极地将自己的创造活力和冲劲儿转化为教学热情和科研成果。总而言之,就是要努力促进高校理论工作中教学、科研、人才和资金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保证高校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