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型城镇化,地市高职如何作为(4)

服务新型城镇化,地市高职如何作为(4)

加大民办地市高职的政策支持,促进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有98所民办高职院校位于地级及以下城市,这些民办高职院校应是服务新型城镇化的补充。从现状分析,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政府投入少、政策享受少、生源数量少,其办学经费主要靠举办方或投资者投入和学生学费收入,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等不能享受,生源数量历年招生得不到保障,学校办学水平、质量难以提高,等等。因此,在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国家特别是地方政府部门要统筹地市高职的均衡发展,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入高职院校公平竞争机制,落实国家关于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作者系地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专家观点】

探寻符合实际的发展对策

■马陆亭

当前,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提出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迫切需要关注。

主要原因有:第一,数量多。在高等教育两级管理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高校的布局已由集中走向分散,地方高校的数量迅猛增长。目前,高职院校已占据整个高等学校数量的半壁江山,而以地级市财政为主支持的职业技术学院数又占着整个高职院校的半壁江山。第二,任务重。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因此作为当地教育和文化中心的高等学府责无旁贷。现代化建设需要技术人才,新型城镇化需要文化底蕴,城乡和谐发展需要生态文明,而学校是知识、人才、创新、思想、文化之源。第三,接地气。地方高职院校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结合最为紧密,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教育,也最具有市场活力,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不可轻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激发发展的活力并构筑保障活力的体制环境。

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地方高职院校的广泛参与。如大部分中小城市面对的是有序放开或全面放开的人口政策,还需要吸纳城市人口以增强发展的活力;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需要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五位一体”;城市群建设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每个城镇活力的重点不是成为巨人而是有效协同。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些方面大有可为。

但是,地方高职院校固有的一些特点却使其发展方向遭受着业界的质疑,不像那些行业、产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学院更容易得到人们的首肯。如面对着地方广泛的需求,很多地方高职院校具有综合性特征,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共存、实用技术技能需求与百姓对高级学位的需求并存。还有,属地管理致使人为因素增多,生源偏于单一对创新思维培养不利,同时人才流失也时时会困扰着它们。这些特点容易降低其办学的专业化程度,而非专业化会让人感到没水平。现行的管理体制又使得它们与省级政府直接管理的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处于发展的弱势地位,面临着更多的困惑。这些特点其实更接近于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