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政绩考核要廓清六种效益失真现象

干部政绩考核要廓清六种效益失真现象

从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的问题看,由于政绩观不正确而导致做事不讲成本、投入不计产出、建设不顾长远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一些领导的很多精力都耗费在大量的低效劳动、无效劳动,甚至负效劳动上,有时看似生产总值和增长率排名一时上去了,但由此造成的潜在损失与后遗症,却严重影响并迟滞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改革进程。纠正这种不良倾向,必须坚决克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做法,在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务必廓清以下6种效益失真现象。

重眼前、轻长远,急功近利,导致领导工作“短效益”。对任何一个地域或群体来说,班子换届、领导更替、干部调整、人员变动时刻都会发生,而党和国家的建设大业则需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往下传,一茬一茬往下干,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功成不必在我。但实践中,只顾自己这“一棒”和眼前这“一茬”的短期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个人抱负的关系,“新官不理旧事”,喜欢另起炉灶“兜底翻”,搞“一个将军一道令”,整天忙着出新思路、立新章法、求新成果,想“一拳砸出一个金娃娃来”,使一些工作形成断层,造成事倍功半,同时也影响了好传统、好作风的继承与发扬。有的志大才疏、好高骛远,抓工作不顾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特别在硬件建设上不论有没有资金和能力,只想一味铺摊子、上项目,有时为了“搞景点”、“树样板”,迎接检查,引起注意,不惜打破常规秩序,把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到一点,甚至“拆了东墙补西墙”。有的为了个人提升急于创造显性政绩,搞“一锤子买卖”和“政绩冲刺”,为了立竿见影、快速见效,不惜寅吃卯粮、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只图眼前“脸上有光”,不管日后“倒台塌方”,往往带来“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后遗症。诸如“个人官位提升、单位建设滑坡”、“经验往上报、事故往外冒”的反常现象屡见不鲜。

抓片面、走极端,顾此失彼,导致领导工作“负效益”。从领导工作的实践看,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忽左忽右的“一阵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思维方式还时常出现,有时甚至被当作领导魄力、工作力度。比如,一提重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就以利代理、重利轻义,忽视“总开关”,只讲“军饷”不讲理想,最后往往导致受组织照顾最多的人也是找组织麻烦最多的人;一强调用人要看学历、看年龄、看公论,就忽视经验、忽视素质、忽视历练,从档案里找人才、从文凭中选人才、从岁数上卡人才,有的唯“票”取人,有的搞“火箭式”提升;一讲以人为本,就片面地认为是多发点福利,多搞点实惠,放松教育、放松管理、放松监督,该较真的不敢较真了,该坚持的不敢坚持了,甚至对个别人的无理要求也消极迎合;一强调干部考核要重个人实绩、看地区发展,就盲目崇拜GDP,一味论总量、比速度,把任职期间的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与干部的能力素质划等号;一讲开放式教育,就妄自菲薄,盲目地跟潮流、赶时髦,动不动就外国怎样怎样、美军如何如何;一强调转变作风,就令发人随,不管机关能不能离开,基层能不能承受,一窝蜂、一边赶地往下走,结果既打乱了机关秩序,又冲击了基层建设。至于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用“五多”反对“五多”等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这种不从实际出发,只管动机、不管效果,宁左勿右、校枉过正,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做法,下力越大、持续越长,造成的负面效益就越大。

争彩头、赶浪头,华而不实,导致领导工作“空效益”。有的出发点不对头, 总围着“吸引眼球”做工作,想的是“挂号”,抓的是“门面”,千方百计搞单项冒尖,其结果是“亮了一点,荒了一片”;有的专抓 “特色”导演“拿手戏”,热衷于造大声势、显大手笔,甚至把形式主义当事业干、当政绩看、当捷径走,而且越搞越“规范”;有的只看脚下一亩三分地,搞自我设计、自我服务、自我循环、自我评价,沾沾自喜于“看起来带劲、听起来有味、汇报起来有词”;有的专盯个人功名动脑子,把工作过程当作实际效果,把几年的成绩说成一年所为,自欺欺人,自我陶醉;有的单盯着上级“口味”用心思,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上面扫了兴,对上言听计从,对下趾高气扬;有的把表态快、调门高等同于贯彻指示雷厉风行、态度坚决,把片面追风赶浪当作政治敏感、思想敏锐。有幅漫画印象特深,说的是领导讲“公鸡能下蛋”,下面附和道“我们亲眼见”。这些同志看上去对上级很尊敬,实际上是曲意逢迎,欺君悖主;看上去对工作很负责,实际上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看上去很敬业、很勤奋,实际上脑筋用偏了,点子想歪了;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上是空喊、空转,收不到任何实效。对这些问题,机关心照不宣,却干得热火朝天;基层深恶痛绝,却还要“积极配合”。这种“习非为是”的恶劣作风,非下大力,难以扭转。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