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以群众路线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3)

冯俊:以群众路线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3)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蕴涵丰富而深刻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及有所区别又相互衔接渗透的几个方面。

(一)群众路线是一种认识论和价值理念。作为认识论,群众路线反映了党在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历史作用以及党同群众关系问题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的精髓,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有伟大的、无限的创造力;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中国,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和人民是中国的决定性因素,相信群众、相信党是两条根本的原则;党本身无私利可图,而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依靠群众一切困难都能克服,离开群众则一事无成;党的任务,是根据群众的需要和愿望领导群众前进,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卫建林:《党的历史是形成和完善群众路线的历史》,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14页)。同时,上述观点表明,党不仅是中国政治社会发展的根本领导者,而且将代表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解放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因此,群众路线在很多时候被上升为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体现了党的一种价值取向。

(二)群众路线是决策方式和组织原则。作为一种决策方式,“群众路线”包含一般决策过程基本要素,包括信息采集、议程设定、政策策划、政策确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几个阶段,只是用语不同。但与西方决策过程模式不同的是,它的基本特征是“周而复始”、“无限循环”,领导者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贯穿于政策推行始终,并主导整个政策过程。在领导者与群众、群众与政策的不断互动中,政策得以不断产生、施行和修正,当“群众路线”能够在决策中得以遵循和落实时,政策便能平稳而充分地展开,“基于政策的不断检验和修正,‘群众路线’提供了一个应对冒险的策略。”反之,便导致决策过程的间断以及政策本身的极端偏向(李华:《“群众路线”:政策推行》,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5月号,第12页)。同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表现和应用:“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页)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统一,就党的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而言,党的领导、中央和上级组织既要发挥党员、地方和下级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对后者进行必要的领导与集中,这与“群众路线”逻辑中党与群众的基本关系是一致的,这种关系更加强调二者之间严格区分基础上的相互认同和学习,而非简单的领导和服从。此外,民主集中制不仅表现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它往往也表现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及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等,这些内容之间从根本上看都是统一的,都与民主集中的这一组织原则构成一致性(李华:《群众路线:内涵、逻辑与特质》,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1月号,第6页)。因此,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既是民主集中制,又是“群众路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