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约谈第三方支付 央行又给了比特币“致命一击”?(5)

【案例】约谈第三方支付 央行又给了比特币“致命一击”?(5)

【启示与思考】

比特币已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标准化金融产品,早已超越了网络虚拟商品的范畴。参与群体越来越大,传播效应和交易额也越来越大,参与者已经从专业互联网技术等领域辐射到了普通人群。要知道,在任何一个国家,想让一种商品变成一个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就必须得接受监管。

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比特币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形势堪忧,本身就看不见摸不着,又没有了货币的法定地位,现在连支付通道也全面封死,比特币在国内真正进入了夹缝。比特币将选择不同程度的“出逃”,或转移至境外交易平台进行比特币交易。

国家不会允许比特币挑战法定货币、现有金融体系、法律底线三大主权核心标志,比特币受到各国监管是迟早的事。然而,比特币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因为哪个国家的监管加剧而终结,知名投行摩根大通为类似比特币电子支付系统申请专利,美银美林将比特币纳入研究范围并给出1300美元/个的估值。比特币已经成为一个日交易数十亿美元的全球化产业,完全封杀比特币不太现实。

如果中国完全封杀比特币,可能今后再想放开就很被动了。实际上央行也并没有完全屏蔽比特币,一切政策处在“现阶段”。我国央行对它的定性是一种虚拟商品,表明民众可以在自担风险的情况下自由参与。既然如此,央行和相关部门何不将这种类似的互联网创新产品买卖实验区批给兰州新区或两江新区等具有创新试点的地方经济“特区”,缩小监控范围、集中关注。

监管部门如果仅是从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领域屏蔽比特币,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方向性疏导机制,光靠堵来解决问题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比特币交易肯定会转入地下市场,也会触动比特币分散市场的诞生,一些拥有雄厚资金和大量比特币的“庄家”直接可以跟投资者做对手盘,根本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难度会更大。

一旦人为制造出一个灰色地带,就存在长期性风险,而且放弃了更多机会。像挪威政府,虽然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身份,但却宣布,政府将会把比特币交易所得纳入监管范围,并将对通过比特币交易获得的利润征收“资本利得税收”。

与任何一个新兴、高速发展、充满不确定性、野蛮生长的市场一样,政府对比特币交易最好的应对办法是迅速作出反应,开启监管,但更要疏堵结合。目前来看监管已经逐步到位,而疏通路径和引导政策欠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