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英国治理理论学者杰瑞斯托克曾指出:“公共管理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向治理的转变,反映了政府在当代环境中运作方式的重大及持久的变化;相应地,政府履行功能与任务的能力框架也要随之发生重大及持久的变化。”没有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就无法搭建起真正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就会使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徒具形式。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是国家治理的主体性力量,其责任就是努力实现国家治理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不断调适政府的角色及其治理方式,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核心问题。

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统筹各个领域的治理,使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治理”理念是对传统“统治”和“管理”理念的扬弃,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民主化、开放化、多元化等现代性因素及其交织形成的复杂关系,强调要在政府的主导之下实现国家治理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综合“大转型”,要从政府单一主体管理变为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的多元主体治理。

在强调治理的新时代,合同外包、结成公私伙伴关系、第三部门服务供给、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等新的治理方式将大量采用,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的多元主体治理的发起问题、可持续问题、绩效问题、责任控制问题都将出现。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政府单一主体管理时代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组织与控制方式,将不足以应对。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才提出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命题、新要求。在政府的层面,治理能力毫无疑问会延续管理时代对政府能力的关注,但会更强调政府在治理背景下新的能力要求。要尽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厘清从政府能力到治理能力转变的逻辑线索,从四个关键点突破。

目标凝聚能力。无论是管理,还是治理,都必须围绕一定的目标来进行。传统的管理时代,目标主要来自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政策目标与责任目标,相对稳定统一;但在治理时代,不仅每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治理”的目标会是多样、变动的,而且参与治理的不同组织、不同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诉求。没有目标的共识,不仅难以达到治理的预期效果,甚至有可能加剧社会的分裂与对抗。

资源整合能力。无论是管理,还是治理,目标的实现,核心都是围绕资源配置与整合来进行。传统的管理时代,资源基本上集中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治理时代,虽然政府依然掌握了庞大的资源,但越来越多的资源会分散在不同的社会组织和公民手中,特别是一些稀缺资源往往并不掌握在政府手中,有时候政府甚至根本无法获取。在当前政府掌握和配置资源既定事实的基础上,如何识别并优化使用来自其他政府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和一些志愿性群体所拥有的资源,如何发挥共识、信任以及社会资本等无形资源的作用,从而促成不同主体间的合作与集体行动,就成了政府在治理时代必须具备的能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求政府将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甚至是围绕资源整合与配置进行组织重构和转变职能。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