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突出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公正。会议指出,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着力增加消费需求;加强制度建设,织好保障民生安全网。要注重实效、取信于民,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积小胜为大胜,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应当看到,中国内需不足现象,主要源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三大障碍”问题:一是“没有钱消费”。中国大众工资性收入偏低,财产性收入匮乏,再加上各种税费居高不下,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就受到很大影响。二是“有钱不敢消费”。诸如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社会就会出现过度储蓄、消费不足、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失衡问题,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制约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政府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三是“有钱不在国内消费”。今天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尽管是少数,但他们选择在海外消费,在中国投资。如果我们市场自身的诚信问题、过度保护问题、仇富的偏激心态问题以及企业自身差异化的生产能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的话,那么,“藏富不露”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减少中国经济的市场活力,甚至可能还会增加资产泡沫的系统性风险。
“言必信、行必果,积小胜为大胜”,就意味着各级政府要把百姓能够直接得实惠的改革摆在优先位置,更加注重增强经济的活力,使经济的微观主体更加活跃,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直挂云帆,破浪前行,中国巨轮继往开来再启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发挥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的作用,把“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使得中国经济良性循环的发展空间变得越来越大。
(作者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