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人才招聘,正定成立了由县长程宝怀为总经理的正定县人才技术开发总公司和人才协作办公室。习近平同志多次在县干部大会上要求各级干部树立新的用人观,以人才促进发展。随着各类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正定经济开始加速发展。1983年,正定工农业总产值27781万元,比1979年增长63.3%,年均增长10.3%。
在念好“人才经”的同时,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信息工作。他说,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不重视信息工作,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要加强信息工作,建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使全县尽快形成耳聪目明的“蛛网型”信息网。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信息网点,广辟信息渠道,捕捉经济情报和人才信息,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使之尽快转化为财富,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正定经济发展的步伐。1984年,正定县建立信息中心。同年,全县手摇电话升级为程控电话,举办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易大会”,推出科技项目1500项。信息成了正定经济起飞的助推器。
习近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要使广大干部认识到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可以指导商品生产、引导农民致富。他提出,县直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全国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重点厂家、学者名流建立联系,实现智力延伸,开发县城经济。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和争取市场,主攻城市,冲向全国。全县25个公社在年内都要和全国29个省市区建立供销关系。要抓住发达地区的外贸加工,搞好对发达地区的产品输出。有条件的要力争打入港澳和国际市场。要千方百计使正定县商品流通渠道处于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常流不枯、常注不溢的良好状态。
1983年,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赵村群众交谈。
四、挖掘历史文化,实施旅游兴县
正定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古称“常山”,汉初更名为“真定”(真正平定之意),清朝时又因避雍正皇帝胤祯名讳更名为“正定”。自北齐始,它一直是府、郡、州所在地,历经1450多年;辽、金时期,曾两次在此建都。正定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更有“三山不见”、“九水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的美誉。习近平同志被正定丰富的古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他熟读县志、史料,走街串巷,勘察古迹,细品文化。
土生土长的作家贾大山熟知正定历史文化,对正定现存的古建及文物情况知之甚多,人称“正定通”。习近平同志拜他为师,利用闲暇时间,常去他家拜访长谈。后来,在习近平同志的推荐下,正定县打破党外人士不任正职的“规矩”,任命贾大山为文化局局长。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一次,他在隆兴寺院西侧,看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名碑“本命长生祝延碑”上沾满泥土,缺乏保护,当即找到主管领导,并提出严肃批评。习近平同志说:“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