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之本,当务之急。习主席的高瞻远瞩和殷切期望,迅速化作全军部队人才建设的强大动力:
——夯实人才根基。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官兵,是我军新型军事人才方阵的基石。各部队按照军委、总部首长指示,从“兵之初”“官之初”入手,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结合实战化训练摔打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战斗精神,筑牢“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根基。
——构筑人才高地。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是我军人才方阵的塔尖和高地。着眼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全军和武警部队院校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训班次明显增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级注重依托军事斗争准备实践和重大科研工程,发现和锻炼科技领军人才。
一年来,全军涌现的诸多时代先锋面孔,精彩诠释了“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内涵:搏击海空战场的海军“常州”舰舰长梁阳、成功试飞160余型国产飞机的空军试飞员群体、两个月内率战友实现能飞能打快速跨越的“直-10”突击手盛建忠、一身绝技血性十足的特战连长刘珪……
将目光从这些面孔上移开,投向更为广阔的三军演兵场和科研院所实验室,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更为宏大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画卷——
一批创新团队快速崛起。2013年岁尾,我军人才建设再传喜讯:军队又有9名专家当选院士。至此,我军院士人数增至111名。这些院士的身后,是一批快速崛起的创新团队。仅在国防科大,就有高性能计算、精密工程、北斗导航卫星等创新团队先后刷新“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解读这些团队的成员名单,我们发现,大批担当重任的年轻科技领军人才已成为支撑创新团队崛起的新锐力量。
一批新型指挥员百炼成钢。随着一体化指挥平台的全面列装,我军的体系作战能力越发体现为一线指挥员的素质能力。2013年以来,日渐密集的实战化演练,越来越考验一线指挥员的协同作战指挥能力,同时也使一批新型指挥员加速成长。新型驱护舰长、空中指挥员、合成营营长……检视2013年的数场实兵演练,新型指挥员的联合作战素养可圈可点。
一批信息化尖兵开始唱主角。电子对抗、特战突击……来自“使命行动—2013”跨区机动实兵演习的一幕幕场景表明,以信息化人才为代表的我军新型作战力量开始唱主角。
一批专家型士官走上关键岗位。北京军区某防空旅组织信息化对抗演练,完成导弹发射指挥程序的竟是一名士官!无独有偶,在第二炮兵某旅集群火力突击演练现场,10多名佩戴士官军衔的发射架指挥长引人注目。从2013年军事新闻中随机选取的这两个镜头,透露的是同一个信息:我军独当一面的专家型士官越来越多。
回望昨天,“军长为博士、师长为硕士、团长为学士”——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我军人才方阵学历构想正变为现实。
展望明天,军队人才建设宏图大展——《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前军队人才发展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关键领域急需人才培训专项计划》,一份份总部制定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方案,清晰地标明了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时不我待——加速崛起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正向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阔步前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