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2)

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2)

核心提示: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之一,道理不难明白。而当前我国国民性中的确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化的因素,产生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是教育肯定难辞其咎。

因此,我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恐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培育学生的现代化意识,还要增强学生的法权人格和契约精神。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中都缺乏契约精神,这也导致国民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淡漠。

直到今天,虽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的权威,但一些领导干部以及学术界、思想界中的不少人对宪法的权威依然羞羞答答、左顾右盼,这与现代化进程可谓格格不入。契约精神也是人们众多活动(如协同工作、商务交换、人际交往等)中所需要的,而其赖以存在的基本品格——诚信恰恰是今天中国社会明显缺乏的。从小学到大学,都应该让学生明白法律(尤其是宪法)的权威,要让学生把诚信视为自己的基本人格。倒不是说现在学校里完全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但在强烈的意识形态教育以及社会无情现实的比照下,学校中那淡淡的一点关于法制和诚信的教育则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人的现代化品格需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今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沙粒化迹象是令人担忧的。这些学生仅仅只是关注自己的未来,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麻木不仁,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虽然现代人格需要个人权利的意识,但绝不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相反恰恰应表现出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这就需要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环境与社会、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正义等等。这也是现代人格所需要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感,也是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所绝对需要的。

教育致力于人的现代化,方使学生“果为少年”也!百多年前梁任公有言:“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只有使学生“果为少年”,中国才能成为永续现代化的、朝气蓬勃的未来之国!

总而言之,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人的现代化,而国民现代化意识的培养关键在教育。今天若不正视,来日何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