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有大智慧的小女子(2)

耶伦:有大智慧的小女子(2)

一对经济学家的结合

对于耶伦来说,美联储不仅是其事业成功的标志,更是生活中的转折点,因为正是美联储缔结了两名经济学家的美满姻缘。1977年,耶伦获邀加入美联储担任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当时在美联储研究部任临时研究员,阿克洛夫早年因论文《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而闻名,并于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美联储一次午宴中,耶伦和阿克洛夫相识,两人因对经济议题的共同兴趣和看法而惺惺相惜。耶伦的友人称,阿克洛夫的思维比较跳跃、有创意,耶伦则较稳重、明理,两人正好互补不足。不足一年两人便决定“闪婚”。阿克洛夫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写道,“我们不仅在性格上十分投契,而且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我们的意见也始终高度一致。唯一的分歧是,她对自由贸易的支持比我多一点。”

耶伦与丈夫在研究上相互协助。上世纪80年代,阿克洛夫和耶伦的名字一同出现在许多学术文章的作者栏里。他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相信人的行为是不理性的,市场的运行也不完善,由此产生的问题无法自行纠正,政府必须加以干预。直到今天,她依然坚信这一理念。2012年,耶伦在接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商学院的杂志采访时说:“我们虽然欣赏资本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相信它有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政府来干预市场,以使它正常运作。”

那时,等待耶伦的命运看上去与其他大学教授没什么两样。但在那时,她的才干——对政策的兴趣和思考问题时的一丝不苟,以及社交能力——已经引起一些同事的注意。他们中的一些人跟克林顿政府关系密切,有的就在克林顿政府内任职。

耶伦原本很可能走上一条默默追求学术成就、相对平淡的道路。然而,在1994年,当时48岁的耶伦接到白宫来电,邀其出任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从那时起,她的梦想开始起飞,在接下来的20年里,先后担任美联储理事、克林顿总统任内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美联储副主席,直至美联储主席。

“最有资格接任主席”

对耶伦来说,从旧金山到华盛顿,从大学到白宫,一路走来,虽有曲折,但步步为营,直至担任美国中央银行的负责人,应该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顶峰。不过,对外界来说,直到奥巴马提名耶伦出任下一届美联储主席,她能登上这个顶峰都还显得出人意料,因为美国人一直认为,美联储主席一职从来都是男人的竞技场,而此前多数人都看好前财长萨默斯。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去年8月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美联储主席:看才干别看性别》中力挺耶伦。他说:“一个女人能够有效地管理美联储吗?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该被提出来。美联储现任副主席珍妮特·耶伦不止能胜任这一工作,按照任何客观标准,她是全美国最有资格接任主席一职的人选。”而耶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同事、经济学家布拉德福德·德隆表示,耶伦“对经济状况、对经济政策效应的理解比她在美联储的大多数同僚都深刻”。

耶伦个子不高、满头银发,说话柔声细语,但表达观点时的说服力常常会让人惊讶。一位前同事形容耶伦是“有大智慧的小女子”。她长期以来都认为,监管可以避免舞弊并限制对经济增长的干扰,进而让市场受益。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前美联储副主席艾伦·布兰德说,“她总是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观点,并能始终坚持。她也善于阐明观点,不会令持相反观点的人怒不可遏。”

然而,耶伦在政府任职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据她过去在白宫的同事讲,耶伦那时的日子并不好过,她经常在操纵政治的人那里碰钉子。但那段经历也让她炼成了钢铁般的意志。领导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两年时间里,耶伦在影响财政政策方面不甚成功。她是慎思之人,喜欢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不太适合需要对各种经济问题迅速做出评论的内部智库工作。她还发现,自己并不属于克林顿最亲密幕僚的圈子。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