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板索里史诗说唱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板索里史诗说唱

板索里史诗说唱是朝鲜民族表演艺术传统中最独特的表达方式之一,发源于韩国全州,饱含着民族文化和精髓。这种音乐唱述由一位歌手用鼓伴奏演出。在长达八小时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男性或女性)按照朝鲜农村方言和渊博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剧本,进行即兴的演唱。其演唱的表现力,程式化的语言,剧目中的叙事以及模仿动作,使它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于一身,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传统艺术。

深受人们欢迎的传统艺术板索里史诗说唱

深受人们欢迎的传统艺术板索里史诗说唱

朝鲜文“板”的意思是“众人聚集之所”,“索里”的意思是“歌曲”。“板索里”起源于17世纪的朝鲜西南部,可能是萨满说唱的一种新的形式。直至19世纪末,它一直由百姓口头流传,后来有了新的文学内容而更加丰富,得到了市民精英的青睐。“板索里”剧中的场景、人物和剧情都表明它根植于Joseon 时代(1392—1910)。其主题包括对家庭的忠诚、丧亲之痛和爱情。歌手需要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才能掌握各种音色,并背诵极为繁杂的剧本。许多艺术大师创造出了自己的演出风格,以独特的方式咏唱某些特殊的段落而名声大噪。

需要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的歌手

需要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的歌手

板索里表演时,屏风芦席,一人击鼓,一人执扇,以唱为主,夹叙夹议。长篇传统段子,内容多为警世劝善。这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将文学、音乐、表演融为一体,通过一位站立的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视剧目需要,或男或女)的歌唱、道白、表情、肢体动作和作为道具的一把扇子来描绘复杂的剧情。舞台旁有一席地而坐的鼓手,为表演者唱念的朗朗之声伴奏;并不时发出“jota!”、“eolssigu!”等感叹,为演唱者的表演增添兴致。台下观众还可依据情节饰演对手配合台上歌者进行应和。一般说唱表演一场约历时4-5个小时。板索里说唱艺术,通常以演员口授的方式传承。据记载,历史上板索里的剧目曾有12部,流传至今的仅存下列五部:《春香歌》(改编自高丽时期的古代小说《春香传》);《沈清歌》(改编自高丽小说《沈清传》);《兴夫歌》(改编自高丽小说《兴夫传》);《赤壁歌》(改编自中国小说《三国演义》。

板索里史诗说唱

板索里史诗说唱

1964年板索里史诗说唱在韩国被指定为国家无形的文化财产。板索里史诗说唱的歌手要经历长时间和严格的训练,掌握多种清楚的声音音色并且记住复杂的程式。很多艺术大师已经将某些曲目发展成为个人的说唱风格。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活着的文化传统。

由于迅速的现代化进程,板索里史诗说唱越来越受到威胁,当代听众对古代的语言和板索里史诗说唱的即席的创造性方式不那么易于接受。因而即席创作的倾向被越来越多的剧目所取代。全州是韩国最富特色的民族民间说唱艺术"板索里"的故乡。2003年9月28日至10月3日,亚洲太平洋地区民族音乐学会第八届年会在板索里的故乡全州举行。年会上进行了"板里"《恨》的表演,尽管与会者大都听不懂韩语唱词,但其"恨意"表达得淋漓尽致,那种咬牙切齿,心颤栗身哆嗦的感觉很真实,震撼着观众的心。2003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板索里史诗说唱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