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将是2014年中国的新关键词(2)

文化软实力将是2014年中国的新关键词(2)

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在日益多元化的进程中通过对碎片化形象的整合而实现的。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每一个行为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于不同层级的行为体都是适用的。所以,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既要让国家、政府和各级组织成为传播中国好声音的主体,也要“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体系层面与个体层面是相衔接和融合的。

具体而言,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要以全面改革为主渠道,夯实对外传播基础。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但是要融入强健体魄的硬实力之内才会有生命力,经济建设作为重要的载体将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自身建设,培植厚重的文化根基,既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理念,总结当前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理论体系和制度建设的经验,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还要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华文化的基因与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结合起来,让世界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中国文化与世界与时俱进。夯实基础,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是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而言意义重大。

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要积极创新对外传播理念,更新对外传播形式。对外传播注重的是对等交流,多元并举多层互动。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必须改变过去自说自话的“外宣”指导思想和僵化形式,要以全新的国际政治营销理念来推动整个国家对外传播的创新与发展。文化具有更浓的亲和力,新一轮的全面改革进程中,中国要推动与世界的人文交流,一方面要以蓬勃发展的公共外交为依托,做好对外传播,让世界听懂中国的声音,另一方面要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主动认识中国,看懂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培育成熟的传播主体,进一步提高国际话语权。在国家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中,不同的传播主体承载着不同的角色。国家要在对外传播中为次国家行为体、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等开放更多的领域,充分释放不同层级行为体的活力。信息时代,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全球交流的基础性平台,通用的互联网语言让世界互联互通,让不同国家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超越了国界。对于很多外国朋友而言,中国仍然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必须以更广的力度丰富传播主体,以多层互动的形式和均衡的布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借助软实力让“中国”成为一个触手可及的存在。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要注重塑造中国的四个大国形象: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美丽的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的地区与世界大国形象、亲和而有活力的开放大国形象。这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清晰定义,也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明确要求。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同时也明确指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是国家领导人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更加务实的把握,对于国家形象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让人民体面而有尊严的活着,这是国家最给力的国际政治营销”,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主席,以上为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