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构“史上最高”社会融资规模:表外融资崛起
在1月15日举行的2013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最”是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用得最多的关键词。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M2)、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多个指标,均刷新了历史水平。
央行统计显示,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的51.4%,为历史最低水平。
解构这一“史上最高”社会融资规模可以发现,其中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占了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30%左右,相比之下直接融资显得萎靡,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较上一年低4.2个百分点。
此外,2013年末,M2余额110.65万亿元,亦为历史最高。M2同比增长13.6%,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
统计还显示,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在2013年末达到3.82万亿美元;2013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4.63万亿元,这两项数据又均创下历史新高。
金融机构表外业务
占社会融资规模三成
“社会融资规模由四大部分,10个子项构成。”盛松成昨日表示,第一大部分是金融机构的本外币贷款,也就是金融机构的表内业务。
2013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其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1.4%,同比低0.6个百分点。
盛松成还表示,第二大部分是实体经济通过金融各机构表外的融资,也就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主要有三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2013年,这三项目合计5.17万亿元,比上一年多1.55万亿元,占了社会融资规模的29.9%,比上一年高7个百分点。
“很容易记,就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占了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30%左右。”盛松成表示,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都是年度历史最高水平,说明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得比较快,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
具体来看,委托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84万亿元,同比多增560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751亿元,同比少增2748亿元。
与表外融资规模急剧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直接融资规模萎靡不振。其实,直接融资也是社会融资规模的第三大组成部分,包括企业债券净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