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带抢票功能的新版12306华丽登场后,按理说抢票软件应该隐退江湖了,可360却推出了二代抢票软件,并美其名曰是为了帮助12306把整个购票流程更加人性化。本来12306是卖铁路自己的票,只和旅客们产生联系,和你360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你非要把票抢到自己手中,再转给旅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更何况现在人家已经自带抢票功能。所以说,目前360抢票软件的存在,只是起到了破坏旅客购票环境的作用,伤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
再来说说这次识别码之争,众所周知,验证码出现的原因就是在于避免电脑自动登录,而没有验证码的自动识别,也就不会出现越来越难认的验证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360二代抢票软件才是这一切的元凶,如果没有抢票软件的出现,12306用得着设验证码吗?这就好比小偷和防盗窗的关系,要不是现在的小偷日益猖獗,也不会闹得家家户户都安装防盗窗。
由这次360叫板12306,笔者联想到2010年360和腾讯的3Q之争以及2012年360与百度之间的3B大战,好像360在中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毋庸置疑,互联网的竞争是残酷的,良性的竞争有利于维护用户权益,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但不管是抢钱、抢人还是抢地盘,竞争同样有规则有底线。
每一次互联网上的“战争”,最后受伤的都是网民,无论怎样,都请你们不要再折腾了。如果真心是为老百姓好,就请你们不要再拿用户的利益做筹码,更不要打着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回家的口号,去为自己扬名和谋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谁对谁错,日后自有分晓。
前有插件后有黄牛,12306怎么办?
作为网上购票的唯一途径,12306网站每到购票高峰就成为了各方关注焦点,不仅要面对公众的质疑,“高价打造的网站,为什么既不好用,又漏洞百出?”还被拉进两个战场,陷入前有抢票网站,后有黄牛的窘境。
其实在某个意义上说,12306在两个战场上都扮演着正义方的角色。正如12306所言“其他的软件和网站已经影响到旅客正常的购票顺序了”,一切抢票浏览器、抢票插件说到底,就是使用者在用插队方式进行损人利己的抢票,对于其他旅客并不公平,破坏了正常的购票秩序。去年1月份,工信部曾经正式下达通知,要求360、搜狗、金山、傲游等浏览器停用抢票插件。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抢票软件如果并没有对12306网站进行非法修改或者侵入对方后台,只是利用网站所公开出来的购票渠道为使用者提供“便利”,并且没有直接收费,那么在目前法律上,这并不是违法行为,只能算得上是违反商业道德的“不厚道”行为。
而另一场战争中,状况则完全不同。如果把买火车票比喻成一次考试,购票者是考生,12306是出题者的话,抢票网站就是深谙考试规律的辅导班,不让考生好好打基础,而是帮助考生走捷径,“猜题押宝”。而黄牛则是直接把题目偷出来高价卖给投机取巧的考生,这就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用虚假身份证号购票的黄牛而言,铁路部门目前给出的方案是“在车站窗口、铁路客票代售点、自动售取票机等均不能办理换票、退票手续”。可是,这显然不能阻止其在线上退票。因此,治理之道在于对之零容忍,一方面尽快争取公安相关系统支持,对身份证号信息进行审核;另一方面更须“线上问题,线下解决”,黄牛可以找到买家,为什么执法者不能扮演成买家抓获黄牛?这并不是在“钓鱼执法”,因为并没有引诱新犯意。只要看到黄牛在网上卖票,就立即让警察去“买票”。让“买黄牛票”成为和“被请喝茶”具有类似意义的网络新词。
而12306和抢票网站之间并没有那么大的矛盾,冤家宜解不宜结。实际上,火车抢票难题具有时段性,即使12306全面提高运营标准,达到逢节也流畅的效果,这也意味着它不得不面对平时的资源闲置,并不划算。要改变“逢节必瘫”的窘境,就有必要打破垄断思维,化敌为友,向一些网站开放相关平台,甚至收取一定费用,共同携手双赢,同时,也让乘客从双方斗争的牺牲品,变成双方合作的受益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