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会专评] “城市病”首进报告,宣誓治理决心

[北京两会专评] “城市病”首进报告,宣誓治理决心

——北京两会系列评论之八

1月16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在长期快速发展中,北京积累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城市病”,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这是“城市病”首次写进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不仅是北京,我国其他一些大城市也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病”,主要表现为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环境恶化等。北京是人口超千万的首都内陆城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王市长在报告中直面“城市病”问题,既表现了一种胸怀和境界,也展示了一份勇于担当的责任。因为,“城市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首都形象,关系发展全局,是现阶段躲不开、绕不过的发展难题,必须严肃面对、标本兼治。

北京治理“城市病”,其实已经在行动。

去年,市委常委会重点抓的五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全面打响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这次人代会,北京把“城市病”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落实,宣誓了治理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治理“城市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历史必然、大势所趋,是推进首都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率先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治理“城市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坚决扭转城市发展“摊大饼”,提升城镇化质量。治理“城市病”明确了问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突破口。推进中心城功能疏解,增强城市副中心和新城承载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城镇化等具体做法,是从功能上破解“城市病”。

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首要位置,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全力治理大气污染,着力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发展,是从源头上治理“城市病”,长远解决。

治理“城市病”,必须建立健全体现中国特色、首都特点、时代特征的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这是将治理制度化,用制度保障治理成效。

去年12月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郭金龙在总结讲话时强调,治理“城市病”,要直面矛盾,有敢打敢拼的作风,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定不移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这是治理“城市病”的根本要求。“城市病”作为长期形成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治理必须有这样的坚决态度。(倪恒虎)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