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让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动员令。在这方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努力。
除了上面提到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外,细心的人们还会留意到,修改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最高法、最高检公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新规定,彰显了我国通过司法途径遏制环境污染的决心;
国家还部署了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五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
中央的举措和部署给地方带来的是压力和动力。媒体报道,在2013年9月的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周本顺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几次问到这个问题,我和庆伟同志(指河北省长张庆伟)及各位常委都有一种脸红、出汗、坐不住的感觉。”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带给公众的感觉是:凡是认准了的事情,作出了的承诺,不管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大,一定会全力推进,让人们看到成效和希望。
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如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定,不管发展也好、转型也好,关键一招要靠改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并且指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这意味着,改革不仅要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还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尽管“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就职后的首个记者会上再次表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改革促发展的决心。
一年来,从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到自我削权的行政审批改革;从金融市场化的突破,到“营改增”的扩围;从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到官员政绩考核的改进……改革的步伐密集、扎实、催人奋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通过的决定,更是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绘制了蓝图,非常振奋人心。会后,各部门各地方谈改革、推改革争先恐后,改革的形势鼓舞人心。
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行,市场活力在增加,发展动力在增强,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这里可以列举各种数据来佐证,但数据还是显得抽象,人们更愿意用整个身心去感受这一年的变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