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纪委邀公众“支招” 网络反腐的革命性一步(4)

【案例】中纪委邀公众“支招” 网络反腐的革命性一步(4)

曾经一度兴盛的直接举报式网络反腐,却因其真假难辨、无序等极大的副作用为一些方家所诟病。如何释放网友的反腐正能量,而抑制那些负能量?畅通体制内的通道与管道,实现高质量的互动与循环,就是正解。此次中央纪委网站请网友建言,即是彰显这一理念的具体举措。

反腐向来被称为世界性难题,难就难在魔与道的争斗常常互有短长。然而,破解这一难题的路径早就有了,那就是引入民众监督。充分发挥各个渠道、各种力量、诸多方面的监督作用,腐败分子焉能有处藏身?可以说,什么时候监督的渠道通达完全了,监督的意见被汲取了,什么时候腐败分子就不会猖獗。

在这个意义上,有网友的参与,反腐就会变得更有力量。而对网友等诸多反腐力量的意见进行整合、智慧进行汲取,反腐就将迈出革命性的一步。因为,没有一个腐败分子能逃得过监督的眼睛。

中纪委邀公众“支招”绝不仅仅是敞开言路

中纪委诚邀公众“支招”,绝不仅仅是敞开言路,而是一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是广开言路,是寻找更多的“打老虎”和“拍苍蝇”的渠道,反腐败,倡廉洁之风。

敞开言路就是让大家都说话,尤其是在反腐败问题上,公众最有发言权,一些腐败分子能躲过上级的调查或者监督,但躲不过群众的眼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最有发言权,那么让公众说话,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打老虎”和“拍苍蝇”,才会让那些想贪的人不敢贪,敢贪的人无法贪。

中纪委邀公众“支招”更是在敞开言路的基础上,广开言路,寻求公众的支持和力量,让反腐倡廉多一些点子,多一些力量,多一双臂膀,这样反腐倡廉的路子会更广,渠道更通畅,也是真正打开了反腐倡廉的最后一公里。

其实,那些腐败分子往往不怕上面的监督,不怕上面的检查,就怕公众的监督,也怕公众的调查,那么通过公众支招是实招,也是真招,更是反腐败的真枪实弹,吓的腐败分子个个流汗。

让公众支招,就是让反腐的路子更广,走的更远,给社会带来清风,也带来廉洁之风。

【启示与思考】

看过“老虎”被抓“苍蝇”落马,但邀请民众建言反腐工作开展倒是稀有,所以首先要赞赞中纪委这“弯腰”的姿态。作为中央一级的纪检监察部门,能主动弯腰降身段,于网络上问计于民、邀民建言,不仅乃反腐工作的创新之举,也验证了其有“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源泉”的党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同时也说明,纪检监察部门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并始终以谦卑的态度对人民负责,誓将反腐进行到底。

网络时代,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以网络为平台,邀民建言献策,改善自身工作;也可以此规避不便,掩饰心虚、禁忌。但在这次的网民建言献策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其中有关于改革体制遏制腐败、公开领导干部财产等方面建议的存在,这说明纪检监察部门不仅没有以技术手段将这些雷区言论隐藏,反而是原貌呈现,这就足见其自信,也足见中央的反腐决心之大。

若就此顺势而为,在“群人拾柴火焰高”的效应下,5000多条建议定能由量变上升为质变,从而让纪检监察部门从中吸收有效性建议,补上面向“苍蝇”“老虎”之网的空隙,使得该网的密度越来越小,收到一网下去,不漏鱼虾,全盘打捞的效果。

改革进入深入期之际,定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由此引发出的腐败问题不容小视。所以,要想将权力关进笼子,就不仅要逐步提升“打虎灭蝇”的技巧,也要将笼子的空隙一点一点填满,使得漏网之鱼越来越少,也使得产生腐败的机会越来越小,最终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曾几何时,中纪委一直是全国最神秘的机关之一,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机关加大信息透明力度,从首次公布内设机构,到改版官网、设立专门的举报网站,如今又就网站建设公开征集意见。这一系列举动,实际上体现了中纪委打造阳光机关的开明亲民风范。相信在这种精神指导下,不仅中纪委的网站能够建设得更好,而且整个纪检监察工作一定会广集民智、广获支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