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越好吗?

山东: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越好吗?

摘要:分析数据显示,产业集聚同城镇化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产业集聚对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显著,即伴随产业集聚程度增加,城镇化水平逐步增高。产业集聚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促进了空间要素集聚,带动生产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的正常发展,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规模也稳步扩展。

近年来,山东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率逐年上升,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4%,进入城镇化发展的高速时期。但与全国52.57%的城镇化水平相比略有不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的广东省的67%相比则相差甚远。而且,山东省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城镇化率最高的青岛地区为67%,城镇化率最低的菏泽地区却仅为40.01%,两者相差近27个百分点。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国内外经验表明,产业集聚是推动城镇化的原动力。因此,有必要客观把握山东省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发展的内在相关性,探寻区域间差异化产业集聚对策,提升山东省城镇化水平。

产业集聚对城镇化有正、负两方面效应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工业化引起工业和服务部门产出的上升,而这些部门对土地的占用比农业部门要少得多,于是大量企业聚集在城市地区。大量工业企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高度集中表现为产业集聚现象,而同时大量的人口、优质的资源与生产要素向城市的聚集则表现为城镇化现象。城镇化的核心是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产业工人需要产业持续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产业的引领和支撑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逻辑起点。所以,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不仅表现为特定要素在一定空间的集聚,而且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发展关联性。

从时空分布来看,产业集聚的效应具有正负两种表现形式:正效应为集聚效应,促进资金流、人才、技术流和物资流的空间聚集,产生集聚租;负效应为扩散效应,提高交易、生产与运输成本,稀释企业利润。产业的集聚与扩散解释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规模的形成和城市空间体系的演变规律。城市的规模效应来自于产业自发的空间集聚过程,而城市规模的上限取决于产业集聚与扩散的临界点。这意味着,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对比呈阶段性变化,产业集聚存在最佳规模:初始阶段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产业集聚能够推动市政建设,产业集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如果集聚程度过高,扩散效应开始蔓延,若及时进行产业转移,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因此,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相关。产业集聚的纵深发展,加强了产业的集中度,而这种集中能够在技术、知识、信息传递、人力资本贡献等各方面产生正溢出效益,诱发集聚区内规模收益递增、空间要素自我良性累积、产业链条的自我延续。与此同时,集聚区内的企业、人口、生产要素的规模化集中,产生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或相互吸引,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展。并且产业集聚也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生产与生活功能的分离,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设施的完善性与共享性,提升城市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向该地区迁移,彰显城市的辐射能力。

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集聚扩散效应逐步超越集聚效应,集聚区内社会资源的非生产性消耗增加,产业集聚非经济现象渐次出现,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如土地价格飞涨、生产要素价格高昂、基础设施拥挤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集聚区内规模收益递减。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促使传统产业索洛剩余递减,推动传统产业向区外转移。这就意味着,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其低廉的劳动力、较低的土地价格等原因,吸引企业转移经营场所,新的产业集聚区得以出现,原有产业集聚区逐步衰落。新集聚区的集聚效应渐行渐近,于是新城市出现,小城市规模扩大;而原有集聚区的扩散效应显著,限制原有大城市规模扩张。

省内三类地区产业集聚推动作用差别明显

产业集聚与城镇化是要素的空间集聚,对二者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从区域的角度深入探讨。笔者利用2012年山东省经济、人口、社会发展等多项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依据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将山东省17市划分为三类区域:第一类为发达地区,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潍坊;第二类为较发达区域,包括枣庄、东营、威海、日照、莱芜、滨州;第三类为欠发达地区,包括淄博、济宁、泰安、临沂、德州、聊城、菏泽。

由于2003年前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性,笔者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与《山东省统计年鉴》2003-2012年山东省17个市的相关数据,测算城镇化水平、产业集聚变量、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社会保障投入以及高技术产业产值等影响地区城镇化率的指标,进而运用面板模型动态分析山东省三类区域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

一、整体而言,产业集聚有效推进了山东省城镇化的正常进程。

分析数据显示,产业集聚同城镇化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产业集聚对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显著,即伴随产业集聚程度增加,城镇化水平逐步增高。产业集聚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促进了空间要素集聚,带动生产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的正常发展,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市规模也稳步扩展。

山东省三类地区产业集聚虽然呈现递增趋势,但相比较而言,2003-2012年间三类地区产业集聚程度增减变动趋势差异比较明显:第一类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程度基本保持持平,产业集聚程度变动幅度较小,呈现缓慢上升态势;第二类较发达地区,产业集聚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变动的波幅较大;第三类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程度呈现递增趋势,波动幅度较大。这说明三类地区产业集聚对于城镇化助推作用存在差异。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