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20日报道】让人高兴的是,中国还有大批消费者尚未真正开始花钱。对中产阶层的定义因人而异,但大多数人认为,一半到四分之三的中国城镇消费者将在不到十年内进入中产阶层。
就连中产阶层以下的那些人也具有相当强的消费力:例如,《中国投资参考》近日对中国1500名流动人员的样本调查发现,总共2.2亿外出务工人员2012年在消费者产品和服务上花了4.2万亿元人民币。只要这些新消费者在花钱,就会有助中国转动舵柄。
【美国“石英”网站1月20日报道】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可能有所放缓,但官员给出了一个好消息: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稍有缓解。
201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3,低于2012年的0.474。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流行指标,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公正,1表示完全不公。
世界看好发展前景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20日报道】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经济强劲增长7.7%,仍是全球最出色的表现之一。不过随着当局试图抑制由债务所推动的投资盛宴,年末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迹象。
共产党极其重视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以此支撑其在中国民众中的合法性。但这种不惜一切代价保增长的策略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还在经济中积累起了危险的失衡,从而使中国经济变得过度依赖投资,而惠及众人的国内消费则不受重视。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一项旨在着手解决这些失衡的宏大改革议程。一些经济学家预言,中国经济将进入漫长和痛苦的调整期。随着借贷受到控制和工业过剩产能被关停,改革将导致经济大幅放慢。
但全球金融机构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更为乐观,他们预言中国经济将在今后10多年内逐渐展开调整,不会出现大幅放慢或金融灾难。人们一致地预测认为.2014年的增长率将介于7%至8%之间。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月20日文章】题:中国经济放缓,我们都应心存感激几乎没有别的数据比中国经济增长率更能引起从纽约到东京的决策者、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密切关注。毕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状况对铁矿、汽车以及普拉达手袋等一切市场均会产生影响,而通用汽车和星巴克等公司正指望中国市场今后能创造更多利润。
实际上,我们都应欢迎中国放慢脚步。中国的债务已累积至危险水平,工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金融业承担的风险更大。该国由工厂、道路和建筑巨额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开始失去动力,只能靠大量信贷注入才能创造抢眼的增长率。越来越多人担心,2008年令华尔街陷入困境的金融危机可能在中国重演。
中国必须慢下来——这对其自身有利,对我们也有利。难能可贵的是,习近平主席及其团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没像中国此前那样动用国家机器刺激增长,他抵制住了这种诱惑。取而代之的是,习近平启动了旨在解放中国经济的前瞻性、更新的工作。在去年11月公布的大胆改革方案中,习近平承诺,政府将开放金融市场,加强对效率低下的国企的管理,释放私营部门的活力。如果中国信守诺言,中国经济会变得更健康、更注重市场的主导性,从而为进一步增长奠定基础。
但中短期内,中国的增长很可能会继续放缓。习近平的改革将使经济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国有银行和企业将被迫变得更加商业化,竞争也会更激烈。中国经济还将经历“再平衡”过程——在增长上减少对投资的依赖,向更注重消费主导的模式转型。
不管怎样,现在来看,曾被当作基准的10%增幅已成过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至7.3%。很少有坏消息听起来这么美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