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服务群众 为民务实清廉
去年7月18日,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刘一平“做客”我省政风行风评议“金色热线”栏目时,接到一个群众电话,反映的是一个尴尬的问题:“高速公路服务区厕所环境太脏了,非常影响‘美丽云南’的形象!”此后不久,省政府启动全省范围内高等级公路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省交通运输厅承诺:将用一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整治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提高厕所卫生环境水平,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
2014年元旦过后,省交通运输厅、省公投公司传出消息:我省全面启动辖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后,在67个大、中、小型服务区中,绝大部分小型服务区及卫生间、停车区改造工程于春节前投入使用,服务品质及服务形象全面改观。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半年来,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
面对群众新期盼、新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实惠。
农户“贷款难”、银行“难贷款”是普遍现象,富滇银行努力破解农村金融短板。2013年8月9日,在宾川县举行了 “金果贷”的信贷专属产品发布仪式。“金果贷”成为国内首个以水果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为支持广大果农增产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
针对群众反映“景区门票贵”的问题,省发改委不断完善旅游门票价格管理政策。出台节假日门票优惠长效制度,2013年共优惠游客门票金额9200万元。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城乡低保管理不规范问题,省民政厅联合财政、审计部门制定了《关于切实强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规范化管理的通知》,在全省40%以上的县区建立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行城乡低保资金委托金融机构代理发放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低保对象认定条件、动态管理方法、低保审核审批程序。
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省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真抓真改的重要任务,提出着力完成好实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倍增”计划,推进就业惠民和创业富民计划,落实好转户进城农民“两种身份、五项保留、五项保障”的政策措施,全面开展山区农村“五小水利”建设,每年建设40万件山区“爱心水窖”,解决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等“十二件实事”以及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扶贫攻坚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走向广阔天地 与百姓心贴心
金星社区一些居民们至今还记得去年8月份发生的一件事。
去年8月23日,省委书记秦光荣带着几名工作人员,不提前安排、不打招呼,直接来到昆明市金星社区进行随机调研。在社区小广场上,他与早锻炼的社区居民们拉起了家常,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听取大家对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最直接”的意见。一位老人说:“没想到早上散个步也能巧遇省委书记,还聊了下天、侃了下闲。”
在许多干部眼中,省委领导带头开展随机调研传递出一个鲜明导向:要推动党员干部真正接地气,怀着真情走进基层,体察群众冷暖。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委确定随机调研作为转变干部作风、机关作风的重要整改内容之一,不搞提前通知,不搞事先安排,随机走进基层,面对面直接听取群众意见,推动干部工作作风更加从“身入”群众向“心入”群众转变。
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隐去“官帽子”、不搞“花架子”,带着感情走基层,带着责任走基层,带着追求走基层。他们体会真切:“这样的调研多了许多群众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跟以前看材料、听汇报比起来,我们对基层工作的认识生动了不少,对百姓的困难也有了直观体会。”
省委组织部有一张“特制”的随机调研数字地图,调研到过哪儿,上面会标注一面党旗。如今,在这张数字地图上,各个州市都已插满了党旗,甚至西北部半年积雪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也不例外。
这张被党旗插满的调研地图,反映的是我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植根于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促进科学发展,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云南的特色实践。
去年以来,省委常委下基层调研时间全部超过2个月,其中专题调研都在1个月以上,住村入户时间都在3天以上,最多的达到7天。武定县插甸乡的驻村干部们更是创造了一年住村200天的记录。在领导们的行动引领下,干部联系群众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常态化,真正做到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元旦刚过,又一轮随机调研展开了,省委书记秦光荣到了临翔、沧源、耿马等边境县区,省长李纪恒来到会泽县待补镇戛里村委会蹲点……还有更多的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百姓心贴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