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2)

上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2)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全面深化张江示范区建设

承担 “02”专项、自主开发高端光刻机系统和集成技术的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去年进行了一项特殊的“攻关”,无关技术,而是一项激励机制上的大胆突破:作为国有企业,酝酿一套股权激励试点方案,以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来自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的消息称,包括微电子装备公司在内, “大张江”共有9家国有企业开展了股权激励试点。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大张江”去年重点推进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人才特区、财税改革、管理创新等五大领域的 “政策突破”。上海修订发布了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纳入了对事业单位股权激励的详细规定。申城还启动了市级行政审批权下放张江示范区试点,共13类20项,涉及土地出让、规划参数调整、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这些突破性改革措施,让 “张江”这片上海的科技创新沃土焕发了新的活力。事实上,上海对创新环境的营造不仅仅落脚于张江,市知识产权局、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也从各自关注的领域出发,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海产研院是本市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个着力点。上海科学院在产研院初创期,提供了全方位的人财物支持和制度保障,加速了产研院 “智囊、平台、桥梁、纽带”功能的实现。

2013年,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产研院聚焦信息通信、生物医学、智能制造和绿色能源四大专业板块,建立了12个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联动各类创新主体实施集成创新,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及行业服务,已有7个平台对外提供服务。其中,大数据研发与服务平台配合市科委组织实施 “上海大数据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成立 “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制订了联盟总体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在激光、控制、材料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实施协同创新,启动了重大项目研制攻关。

城市创新环境的营造,也离不开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 2013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积极推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分支机构落户上海,并牵头完成了 《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中知识产权领域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工作,提出自贸区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的顶层设计方案,加快了上海知识产权环境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加强科学普及能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去年底,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土建施工已大功告成,进入到了内部装修布展阶段。今年,这座深受上海市民关注的博物馆将开门迎客,通过运用 “增强现实”等多媒体展示技术,为公众带来与老上海自然博物馆截然不同的参观体验。

与此同时,上海天文馆的立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该馆选址浦东临港新城,规划占地面积5.86万平方米,建筑与展示方案国际征集工作已全面启动。

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以 “科技创新引领幸福生活”为主线,在市、区、街道三个层面组织开展了展览展示、论坛报告、表演互动等共779项科普活动,家庭版鱼菜共生系统、智能机器人等展项悉数登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使2013年上海科技节成为自2001年上海举办科技节以来,规模最大、展项最多、参与面最广、展示面积最大的一届。

由上海市科协主办的 “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为公众带来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盛宴。作为一项已举办十届的展览, 2013年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用多媒体互动方式,展示了上海光源、佘山天马望远镜这两项重大科技工程,使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变得可触可感。

上海科普大讲坛也是本市科普领域的品牌活动。去年,大讲坛围绕大气污染、H7N9禽流感等热点话题,邀请权威专家演讲,及时解答了市民心中的疑惑。

近年来,上海科普工作围绕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 《上海市科普事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和目标,坚持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为切入点,不断推进科普能力提升、科普资源统筹、科普品牌培育和宣传平台拓展,场馆建设朝 “精品”迈进、载体构建向 “社区”延伸、人才培养往 “多元”发展,科普工作的传统宣传载体有效拓展,新兴传播手段也不断创新,科研成果科普化深入推进,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都得到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