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实际,系统谋划,创新途径,扎实推进,在大中小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第一,构建“三位一体”育人平台,做到国民教育全程覆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我省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三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纳入学生成长记录。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三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纳入学生成长记录。
第二,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教师节慰问信提出的“三个牢固树立”要求,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二是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三是加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力度,继续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宣传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加强宣传文化阵地管理,营造积极正面舆论氛围。一是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校史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加强对社团、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舆论环境。二是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三是加强网络新媒体运用管理。普遍开设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博客和校务微博微信、班级微博微信,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的活动中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