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是国人心中最温暖的牵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年,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当“家”遇见了“年”,理所当然地演绎出“春节回家”的曲曲乐音,这不仅仅是一家一户式的团聚,更重要的是集体式的灵魂释放与暂时解脱,是一段路程的结束,更是新一段路程的开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票难求”的苦恼,“千里奔波”的疲惫,甚至“不能回家”的牵挂,都还是幸福的。因为,这些人最起码“有家可归”“有家可想”。而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特别是孩子来说,“春节回家”恐怕就是一种刺激,甚至是一种伤害,对于他们来讲,“家”可能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某个角落,落满灰尘,也可能在记忆中都搜寻不到,了无痕迹。那么,温暖这些饥寒的身体,慰藉这些孤独的灵魂,自然是政府机关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春节前夕,李克强总理乘飞机、火车和汽车,辗转7个多小时赶赴陕西秦巴山片区,实地访贫问苦,并强调“要编实、筑牢社会保障底线,不能让任何人无家可归”。
“不能让任何人无家可归”,短短的一句话力重千钧,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牢记李克强总理的指示要求,始终把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放在首位,建立健全长效的帮扶救助机制,尤其是春节期间,要广泛开展访贫问苦活动,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心灵上有所依靠、生活上有着落,让每一个人都有家可归,使他们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确保他们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